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中写的三件事是什么?
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背井离乡,刚来沈阳时,听到叔叔叹气说“中国萧条”,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件事:年轻的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个中国女人被外国人欺负,而围观的中国人气得说不出话来,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叔叔讲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振兴中华。
扩展信息周恩来的童年是在1910年秋天到1913年7月的高中学习中度过的。12岁的随其叔父周随的工作调动来到东北。在铁岭殷罡书院学习半年后,他转学到沈阳“奉天东关模范二班小学”。周恩来在这里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的老师,阅读了进步的书报,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学习成绩优异,各科都很好,尤其是作文、书法、英语。6月,1912,10写东莞示范校两周年演讲稿,入选一等作文,收录于《奉天教育用品展中国成果》一书。后来,上海进步出版社在征集全国模范作文时,将这篇文章选入《学校语文成绩》一书。
当时,周恩来热爱自己的祖国,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我利用暑假三次徒步到沈阳南部的魏家楼子,请何殿甲先生带领他们到烟龙山,讲述日俄战争时期人民大灾难的故事。此时,周恩来已成为一个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仁人志士。
1913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8月16进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他在给同学的告别信中写道:“万历同心,前程似锦”,表达了周恩来为改造中国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