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的故事
残疾教师18独立小学
故事阅读指南
这里又偏僻又穷,没有老师愿意来这个村子教书。
他是代课老师,也是残疾人。为了让学校存在,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18年来,他一再拒绝别人介绍的高薪工作。除了去镇上做手术,他一天都没有离开他心爱的学校。
他拖着残疾学生过河1万多次,从山路外的中心校帮学生背课本10多公里,共计上万公斤;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交学费,他已经五年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校舍出现险情,他让学生在自己家里上课9个月;为了山里的孩子,他让想上大学的女儿选择了师范学校。为了养活他,妻子帮他代课一年,年迈的父母依然在家里辛苦劳作,毫无怨言。
这个土家族代课老师在干什么?他只说:“这里有50多个适龄儿童,村里不能停,不能撤!”
两幅肖像
花生
“我们这里穷,娃娃读书不容易。我们不能再因为这些原因停课了。”
29日上午,在彭水县竹佛乡小李村,冉龙鹏正在自己家里给学生上课。
小房间里有11张破旧的课桌,墙上一块黑板就是黑板。他们是四年级的22名学生。
冉老师正在谈论课文《花生》。他细细的声音不算很响,却在这偏僻寂静的大山里格外响亮:“这段文字其实是对人的隐喻,教育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默默无闻,大公无私……”
朱佛乡是彭水县最穷最偏的乡镇之一。四面环山,全镇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街道没有硬化。至今没有公共汽车,没有光纤闭路,手机信号在这里断断续续。小李村离镇上十多公里。小李村在尖峰岭深处的参天古树之中。美丽的佛河流经学校,缓缓注入乌江。
去年9月以来,由于小李村小危房改造,4个班的50多名孩子不得不选择到中心学校临时就读。但是中心学校离村子要走十几公里,山上一直有野猪。当时有几个学生家长提出“不读了”。冉先生听后,非常着急。他想了想,决定带学生去他家上课。
就这样,每天有50多个学生在冉老师家上课。冉老师把教室当教室用。在这种情况下,是九个月。
冉老师说:“我们这里穷,娃娃读书不容易。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停课。”
放学后,冉老师激动地告诉孩子们:“六一后我们就要搬到新教室了,不用老师挤了。”
草
“苦,苦,但苦中有乐!看到孩子有书读,就是最大的安慰。”
这里太偏僻了,没人愿意教。从18开始,学校一直只有冉老师一个人。
但在18年,冉老师还只是个代课老师。最初的工资是每月35元,三年后涨到77元。
是1988。冉老师是成人教育学校的代课老师,工资比这里高。但是冉老师的启蒙老师找到他,说小李村没人愿意教书了。如果是这样,村子就得撤了,孩子上学都成问题。基于对启蒙老师的崇敬和对乡村小学教师岗位的向往,冉老师回到母校小李村当代课老师。
冉老师没想到,这里的代是18。
“冉龙鹏太傻了。”有村民这么说,是因为18年期间,给他介绍了很多工作,他都拒绝接电话、守大门、在外地代课。从65438到2008年,除了在重庆的一次手术,他从未离开过自己心爱的学校。虽然做了十几年的代课,又是残疾人,但每周都要上30多节重课,每个月工资还是77元。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因为中心校领导说,村里跑不下来,就要撤。没有老师想来只有退。冉老师不想看到这一天。让小村继续经营下去,让小村里的山里娃有书读,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
“苦吗?”记者问。
“苦,苦,但苦中有乐!看到孩子有书读,就是最大的安慰。”回想起小李村的小18年,冉老师流下了眼泪。
抽烟和唱歌是冉老师最大的爱好。他经常抽廉价的烟叶香烟。这首歌就是众所周知的“草”。小李村的小孩子会唱:“冉老师教我的,老师说要学草,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几个故事
对于腿和手残疾的学生
“我不能掉下去。”
冉老师的左腿有残疾,是1989载着学生过河时留下的。
这只是一个转折。之后他的左臀时不时会疼,但他没有在意,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他入院仔细检查。一年后的某一天,当他踏进教室时,突然摔倒在地,不得不去医院。医生诊断为“扭伤未及时治疗,引发化脓性髋关节炎”。从那以后,他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受伤的腿至今没有痊愈。
1994在一次分娩中,冉先生的右臂动脉被玻璃割破。简单治疗后,乡卫生院建议他去镇上进一步治疗。但是,当时他是小李村唯一的老师,他放弃了认为孩子们会因为自己而中断学业的想法。一个月后,他感觉右前臂越来越疼。在中心校安排了代课老师后,他来到彭水县人民医院。
“晚了,必须截肢!”医生的话就像死亡命令。“我的右肢被切掉了,怎么给学生上课?”这是冉老师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这位好心的医生联系了一位教授,这位教授对他来说是一位严肃的医生。他的手虽然保住了,但也没办法。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只能写一会儿。
“你能理解那种心情吗?我想教书,但我的手不听使唤。”冉老师说,他会永远记得出院时教授对他说的话:“回去好好教教山里的孩子!”这句话让他再次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我不能倒下。”
18载着学生过河
“真想快点长大,不让老师那么辛苦。”
有两个残疾,冉老师被建议不要再教书了,但他很固执。他不仅没有放弃,还继续拖着孩子过河。
每个学期都有30多个学生住在小河对岸的小李村。美丽的佛教河流平日平缓,孩子们可以踩着露出水面的石头过河,但山里天气多变。下大雨时,河水猛涨。没有桥,上学放学都很危险。只要有涨水的地方,冉老师都会提前守在河坝边,那是孩子上学的唯一地方。冉老师会把他们一个个背过河,放学后再把他们一个个送回河对岸。
当记者问村里的孩子:“你们谁被冉老师背过河?”30多只小手一起举起来。
“有一次,我趴在冉老师背上,感觉老师很热。我问老师是不是感冒发烧了,提醒他要小心。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我快点。我哭了,但不敢出声,怕影响老师。”四年级的郑东很懂事,说她很心疼冉老师:“老师右手无力,只用左手托着我,在水里一瘸一拐的。真想快点长大,不让老师那么辛苦。”
郑东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学期需要30名学生过河上学,每年增加水量10次计算,冉老师在18期间背学生过河的次数为10000多次。
每学期给学生背课本。
“我累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要耽误孩子的作业。”
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用的课本和作业本,也是冉老师从中心校一瘸一拐背回来的。
从中心学校到小李村,有十几公里崎岖的山路。冉老师空手走一趟要四个小时,但每学期开学,村里老师都要自己背课本。
18年期间,他从未向学生求助。他一步一步把中心学校的教材都背了回来。
冉先生因为残疾,一次只能背40斤,一路上只能休息一下,一天只背一次。每个学期,所有学生都有至少250公斤的课本,他每周至少要背六遍。
每次完成任务,冉老师都要卧床好几天才能下地走路。累计下来,在18年期间,他已经从中心校归还了上万公斤的课本。冉老师说:“我累也没什么。重要的是不要耽误孩子的作业。”
五年无工资帮助贫困学生
“村民们很穷。娃娃只要在学校读书,就比什么都强。”
1995,父亲早逝的学生冉龙波告诉冉老师,如果交不出学费就退学。冉先生急了,毅然对母亲说:“只要你让孩子读书,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就这样,冉老师支付了这个学生1-5年级的所有学费和书本费。
冉龙波不知道,老师用这种方式资助了近百名拿不到钱的学生。也有学生家长质疑冉先生哪来的这么多钱,但冉先生始终没有表态。中心校校长杨光武透露:“冉老师在1998到2002年期间,没有收到学校的一分钱。他说工资会存在学校里,哪个学生交不起学费就从里面扣。”
从65438到2008年,冉老师已经为学生垫付了几万元。大部分父母富裕了会把钱还给他,但还有几千元没着落。冉老师不在乎这个:“村里人穷,只要娃娃在学校读书,比什么都强。”
卖家中层谋生
“我家里经常一分钱都拿不到。”
冉老师的母亲说,18年,她家包括媳妇都没买过一件衣服,穿的都是亲戚朋友送的,因为舍不得哪怕几块钱的便宜货。
冉老师有点不好意思:“不瞒你说,我两次受伤期间,家里经常拿不到钱。五年了,我的庄稼没有施肥,因为我没钱买化肥。在重庆手术回来的那段时间,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家里还是开不了锅,我们就卖东西。”
缝纫机卖了,他妻子的床上用品也卖了。真的没什么可卖的。冉老师和妻子躺在光秃秃的床上,盯着屋顶发呆。一个想法闪过:“把地板卖了!”阁楼是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我老婆开始坚决反对把阁楼的地板卖掉的想法。看着空空的米缸和年迈的父母,立马跳起来太多厨子拆了20多层,卖了400块。一家人吃饱饭后,冉老师还拿出3块钱给班上一个每天光着脚上学的女生买了一双解放鞋。
冉老师两次伤还没好,经常疼。医生让他坚持吃药,但是药每个月200多块钱。为了节省开支,冉先生经常自己一瘸一拐地去采集草药,如草乌、防风和金骨草等,这些草药可以治好他的伤。
为了保护学校和整个家庭。
妻子无偿代课一年。
冉老师说最对不起家人。
“这么多年,作为一个男人,我不仅没有为这个家付出,还靠他们养活我。”说到这里,冉先生流下了眼泪。他说,“我不是唯一一个。我全家都在为保卫小李村尽绵薄之力。”。
1998年,为了供一双儿女上学,妻子陈建不得不在广东一家灯具厂做油漆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收入700多元。
2000年,一个青年教师离开了小李村,其他人都不愿意来了。四个班60多个学生一下子扔给了冉老师,反正他也忙不过来。这时,冉先生想到了曾经做过代课老师的妻子。他向她求助。
得知丈夫的困境后,陈建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小丽身边,无偿代课一年。
这一年,家里的房子成了危房。为了省钱,陈建下课后独自从远处运土,自己挖地窖烧砖,自己搬石头,准备修新房。
这本来是男人的事情,但陈做到了,她准备了一年多的材料。“我不会让他(指冉老师)干这些重活。他的事就是我的事。”陈建说。
2003年,女儿考上酉阳师范,家庭经济再次陷入困境。陈建不得不再次去南方工作,到目前为止她不敢回来,因为她负担不起旅费。
女儿不允许上大学。
说起女儿冉嘉欣,冉老师更是心虚。三年前,我初中毕业的女儿想上高中,想上大学,他不同意。他让她选师范:“希望她以后能为山里的孩子做点事。”
我儿子现在上初一。受父亲影响,他也准备考师范。
老父母还在努力挣钱。
冉老师最觉得对不起父母:“我父母是我唯一的儿子。等他们老了,不但不享儿子之福,反而为我操劳。”冉父今年74岁,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每天在山上放羊。老母亲每年养七八头猪,但他们从来不杀新年猪,因为家里人仍然靠他们吃饭。
儿子工资少,还要帮助班里的贫困生。对此,老两口只说:“儿子决定的是对的。我们也不希望小李村被撤。如果是,有几个孩子会去做?”
声音
村民陈其采:我的孩子需要他的帮助来支付四年的学费。多好的人啊。
家长冉建: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老师。所有的好话对他来说都不够。
学生任莉莉: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赚很多钱给冉老师用,让他不会再那么穷了。
学生郑东:冉老师给我买的这些裤子,还有我头上的花。
学生莫然:我过去非常内向。是冉老师开导我多与人交流。他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中心校校长杨光武:他不仅仅是敬业,他的无偿奉献是感人的。
同事张老师:冉老师很低调。他从来不说他做了什么。所以,我们完全不知道他默默无闻的为山区的孩子们做了这么多。
参考资料:
/新闻/社会/bxgs/20060718/122419666290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