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壁岭古道
其实平壁岭古道的路况我来之前也不是很清楚。在户外网上看别人写的帖子,好像一路上都是一群群女生和童鞋摆出各种妖娆的姿势,却很少详细介绍一路上的情况,有些莫名其妙。
我在田丽村的时候,听当地村民说古道已经荒废很久了,茅草长得很高,有些地方不得不猫着腰爬进去。我听了之后很害怕,但是既然来了,就义无反顾的走到最后。
当我到达焦玲村时,我向村民们询问了古道的路况。他们说前段时间有些时差,这几天有人管。走起来很轻松,听了之后也安心了很多。
沿着小溪穿过村庄,开始寻找古道的入口,也是非常有趣的。其实从王村镇一路走来,古道时断时续,古桥古亭相伴,但现代道路已经部分取代了旧路。
下图大门外的墙叫照壁,好像是徽州特有的。据说它起着屏障的作用。风水不能直通大厅或卧室,否则会不吉利。
出了焦玲村,看挂在前川的瀑布。
这大概就是古道的起点吧。在我前面,已经有一个60多岁的大姐,好像要去他们家。我一直气喘吁吁,推推搡搡。她肩上披着一件外套,就像走来走去一样。
回望焦玲村。在吴休的边境地区,我走过三个叫做焦玲的村庄,它们相距都不远。除了王秀宁村的焦玲,一个是婺源袁哲乡的焦玲,一个是婺源庐山脚下的焦玲。不要迷惑。
我问正在半山腰等庄稼的村妇:下山的关口是哪个方向?她左手指着左边的山说:“那边”,和我现在走的方向不一样。看来我得绕着山脊转个大弯才能到达下山的隘口。
我说,你在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很辛苦,她回答说:“还辛苦吗?”以前我在这块地里种辣椒,我想跳上山。现在,老公出去工作了,生活不能自理,就开始种一些不需要太多打理的东西。“村大概是一条山路,这里不止李一个人。
听了她的话,我没有再说什么。我还能说什么呢?路上表达的所谓的累,被她轻描淡写的沉默了。
走着走着,发现天空乌云密布,要下雨了。看来我是躲不过去了。
正如焦玲村的村民所说,这里的路况还是不错的,沿途的坡度也不大。快到山顶的时候,路过一片枫树茶树混交林,于是想:如果穿越秋天的古道,却听到秋风飒飒,看到层林尽染,树叶飘落,又是另一番景象。
习惯上是拉上山,直到周围的山差不多和我一样高,坡就爬得差不多了。
爬到山脊上,有一条相对平缓的路,视野开阔,还有一大片茶园。这条古道还是常年走的,因为山的两边亲戚很多,这条路是他们来往的捷径。
天开始下起小雨,石头路面变得又湿又滑,我们不得不放慢速度,更加小心。
看到第一个亭子的时候,按照徽州古道的规律,一般会在五里设置一个休息亭,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大概的距离。
展馆的内部非常简单。我不知道是谁插的旗,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沿途有几个地方。感觉是户外驴友的作品。他们喜欢它。好像不这样做就无法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一个茶亭之后,部分路段变得荒芜,估计是三无照顾区,婺源和休宁都疏于照顾这一路段。
有两三个地方,感觉石板下面的土已经被雨水掏空了,好像随时都会塌陷。当你走在这些石板上并试图进去时要小心。
杂草几乎淹没了石板路,总觉得下面潜伏着一条蛇,等待着我的到来,千年一遇。其实还是心理作用。按照一般规律,这样一堆杂草潮湿闷热,蛇是不会喜欢待在这里的。
我记得当我在田丽村时,我问一个似乎熟悉古道的村妇:会有蛇吗?她说:会有蛇的。有时,我看到大青蛇挂在树枝上...哦,好平静,好像我害怕世界混乱。
裤子鞋子全湿了。说实话,我最担心的不是蛇、野猪或者强盗,而是熊。我在这个山区多次听说过熊伤人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十五坑。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个和熊搏斗的人,小张,在石屋坑的时候给我指过。现在他大约七十岁了。你不相信。他曾经是一名士兵,是一名侦察兵。他是如此的凶猛,他只是把他的头放在熊的脖子上,最后杀死了熊!熊肉请全村人吃了一顿饭。
下图箭头指的是修武交界处的平壁岭古道。这一带山林茂密,熊出没并不稀奇。休宁对此并不清楚。婺源山上发生过几次熊袭击事件。
记得几年前,我在婺源芦山乡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碰巧在给一个被熊袭击的村民理发。我当时也没在意,只当他是个普通的残疾人。理发结束后,理发师告诉我他脸上伤疤的由来,是之前被熊弄伤的。
下图是2065438+2006年9月搜狐新闻截图。地点:虎山乡虎山村。
当我来到一个急转弯时,突然出现了第二个路亭。说实话,我之前研究过对付熊的方法,常见的方法就是装死。
这个我不太认同。你躺在那里装死,等着熊慢慢向你走来,用你巨大的鼻子在你脸上闻一闻。哦,我的天啊!然后我坐不起来尖叫,你,你,你,你,不管是不是紫色。
亭前有一块清代的石碑,同治时道光还记不清了。他只看到了“禁碑”两个字,其他的字都很模糊。此时雨越下越大,让他忐忑不安,也无心顾及。
我想,如果我遇到一只熊,我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假装我对你不感兴趣,但我又不好惹,尽管我怕得要死。
我也不会给你看我的身份证。现在生态很好,熊也不缺吃的。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也会权衡利弊。熊这种动物,在你看来很傻,其实很聪明。
这个路亭离前面的路亭很近。感觉这个比较老,周围的草长高了。
除了石门楣、石门框和部分墙体,其余已经完全坍塌,长满杂草。估计是上面那个建的,不是这个。
开始下坡了,上坡的路程好像也不是很长。据说整条古道有25英里长,据估计有三分之一是从焦玲村上山的。
雨越下越大,山脊上风雨交加,使得树“哗啦”一声大响。幸好我带了伞,不然就湿透了。看看那把伞的流水就知道雨有多大了。
背包弄得肩膀很疼,很想找个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是我只能撑着伞站着不动,因为如果蹲下来,伞的面积不足以遮雨。胸前有个小包,背后有个背包。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很难受。
在雨中拍照,颜色会更浓,石板的光泽会更沧桑。
前一天来的时候,在休宁县城买了五个馒头作为路上的干粮。我昨天晚上在田丽村吃了两个,早上又吃了两个。我只在古道上吃过一个。另外,我加了一点复合维生素和氨基酸胶囊。仅此而已。幸运的是,我并没有感到很饿,只是有点累。
这场雨持续了大约四十分钟,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各种颜色的蘑菇瞬间冒出来。大自然的所作所为令人惊叹。
路上遇到两只巨大的蛤蟆,大概半斤左右,把路给堵死了。我用树枝捅了一下:哎!请借个火给我好吗?它立刻肿了起来,好像没肿,大概是在警告我:请不要碰它,你没听到蛤蟆的愤怒吗?!别告诉我,那一刻,我真的很害怕,躲不起。
这一刻,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身边的花草动物上,风雨渐渐停了。我听到的是雨后水滴从树上滴落到树叶上的声音,把周围的世界衬托得格外安静。
下坡其实比上坡更难。我的体重大约是25磅。我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膝盖从地面传来的反作用力。感觉隐隐作痛,一路磕磕绊绊,走得很慢。
其实身体上的疼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是提醒你不要过度劳累。婺源这边的路况好像比休宁好,石板应该也比较规整。
穿过树林,我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座白色的房子。相机湿了,照片无法对焦。我激动了:古道,古道,你是我梦寐以求的故乡之路,我在这里,婺源在那里。
婺源那边的第一个村子叫唐城,属于沱川乡。这时候已经是中午一点了,又过了多少时间?我没数。来的时候忘了看表,估计有四个小时。
这是第四个亭子。在给这个亭子拍照的时候,我连续摔倒了两次。还好都是屁股坐着,应验了那句老话,拍照不走路,走路不拍照。
有一个人在里面休息。他是这次古道旅行中唯一的行人。他说他是来这里“吊木头”的,就是从山上拉一根钢丝到山脚下,木头穿过钢丝滑下来。他家住婺源江湾,现在住在唐城村。照片模糊,相机进水。
亭前有一座石桥,由一整块石头组成,重约三吨。不知道之前是怎么放的,也编不出“据史记”。
雨后的空山,溪水中晶莹的石头。
我在户外的帖子里见过这两块巨石的照片,左边的小点上方有人工雕刻的痕迹。我很想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没有人解释过。
这一次,如果你来这里仔细看看,你必须放大一个给大家看。这是一尊雕刻在石头上的佛像。祝福路人,阿弥陀佛!
雨完全停了,大地湿润了,山上的树越来越绿了。此时此刻看到村子特别亲切,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你看村里的小沟渠里流淌着清澈的水。
回头看我翻过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