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谁?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原本是雕塑家,后来投身于教育和研究,以培养年轻人完美的道德为己任。他主张有知者有德才能治国,强调“德即知”,知的对象是“善”,知是可敬的,但不是从外部灌输给人的,人心是与生俱来的。教育是诱导人的先天和潜在的知识和美德。他还发明并使用了以教师和学生一起交谈、讨论问题和获取知识为特征的问答教学法。

苏格拉底一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他没有任何著作。他的言行录是门徒柏拉图等人编的对话录。

要好学,要有思想。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在雅典附近的Haloppe的Kai村。父亲Sofroni Sco是雕塑家,母亲Faina Ritter是助产士。苏格拉底出身丑陋,家境贫寒。他父亲认定他不会有多大出息,就为他选择了一条人生道路,自学雕塑,成为石匠。

尽管苏格拉底很丑,但他聪明好学,很快成为一名非常能干的雕塑家。他创作了一组名为“欢乐三姐妹”的雕塑,曾被放置在雅典卫城上。

苏格拉底的父亲在他成年前就去世了。幸运的是,一位善良的雅典人赞助了他,让他在雕刻后有了学习的机会。从此,苏格拉底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走出了父亲设计的做石匠的圈子。在这段时间里,他咨询了当时各种有学问的人,浏览了他可能看到的古代哲学家的著作,听了当时大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的讲座,智者的口才。同时,他还学习了音乐和诗歌。教育的许多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苏格拉底的精神。20岁时,他师从阿那克萨哥拉的弟子阿尔盖拉·尤斯,了解了自然。年轻的苏格拉底喜欢思考和探索,想弄明白很多自然问题,比如一个东西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又是怎么毁灭的;人们思考的元素是血液、空气或水;地面是平的还是圆的等等。老师们对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但苏格拉底对答案并不满意。他试图解释自己,但他感到无能为力。所以他认为研究自然是没有意义的,把自然排除在人们的认识之外。30岁时,他把注意力从天上转到了地上,成了一名不拿工资、不办图书馆的社会公德教师。

苏格拉底考虑问题往往比常人更深入,角度独特,推理透彻,让你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有一次,苏格拉底遇到一个人,他因为向别人行礼却没有得到回报而生气,对他说:“这简直太奇怪了。遇到一个长得丑的人你不会生气,但遇到一个粗鲁的人你会觉得不舒服。”有一个人说他的食物没有味道。苏格拉底说他知道治疗这种疾病的良方。对方问他药方是什么,他回答说:“别吃了,这样你会过得更幸福,省钱,更好。”

一天,苏格拉底看到一个人在严厉惩罚他的仆人,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的仆人。那人说,因为仆人懒惰、愚蠢和贪婪。听到这个回答后,苏格拉底问道:“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谁应该被打得更多,你还是你的仆人?”

这些小事看似平常,却关系到当时很多人贪得无厌的私欲;很多贵族满足于享乐,却不知道满足的现实,可见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敏锐而深刻的。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喜欢和年轻人交往,希望年轻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后,不仅会快乐,管理好自己的家事,还会让别人和城邦快乐。他经常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年轻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苏格拉底告诉那些因为优越的遗传条件而轻视学习的人,他们越有天赋,就越应该受到教育。这就像一匹凶猛不羁的纯种马。如果从小训练它,它会成为最强大最勇敢的千里马。否则永远都很难控制。如果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低,他的意志越强,就越容易犯罪。苏格拉底教导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认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财富会满足他们的愿望,给他们带来幸福。只有傻瓜才会这么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和对人类的贡献。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他们的尊重。

据说柏拉图的堂兄葛老孔,在他不到20岁的时候,就渴望成为城邦政府的领袖,并以极大的荣誉和聪明给许多人演讲。按理说,一个年轻人有这样的理想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惜葛老孔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天赋。家里人都知道他野心勃勃,白日做梦。真怕他贸然冲进论坛,被别人拖累,留下笑柄。但是没有人能说服他不这样做。苏格拉底知道这件事,鉴于他与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这个小青年。

有一天,苏格拉底看到葛老孔迎面走来,远远地喊了一声;“嘿,葛老孔,听说你立志要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让葛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作很热情的样子,选择了葛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

“是的。我真的这么认为,苏格拉底。”葛老孔答道。

“那太好了。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好事,那就是另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你的目的能达到,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家人扬名,为祖国争光;你的名声传遍全城后,就会传遍希腊,甚至国外。那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果不其然,葛老孔听了很高兴,就停下来和苏格拉底说话。

看到格劳肯留了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格劳肯,看来很明显,如果你想得到人们的尊重,你就必须为城邦做出贡献。”

“就像你说的。”葛老孔答道。

于是苏格拉底请葛老孔谈谈他建功立业的打算。葛老孔在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先使城邦富裕起来,而达到富裕的方法是增加税收。葛老孔同意了。苏格拉底又问,税从哪里来?总数是多少?虚的补充来源是什么?葛老孔回答说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随后,苏格拉底就削减开支、国防力量、国防战略、粮食供应等治国必须考虑的问题,询问他的看法。葛老孔要么是没考虑过回答,要么是说不清楚,要么是这种事不用他亲自管。

看到葛老孔的困境,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和家庭是和谐的。国家人口多,有些问题真的不好说,但是你能帮助一个家庭,就能开始帮助更多的人。你为什么不设法改善你叔叔家的福利呢?”

葛老孔说:“只要舅舅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帮助他们。”

苏格拉底笑了;“为什么?你连你叔叔都说服不了。你还想让包括你叔叔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听你的建议吗?年轻人,你要小心,你一心想出名,但不要反其道而行之!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中,那些被尊重和赞美的人是最有知识的人。相反,他们是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的想在城邦中出名和被人称赞,你应该尽你最大的努力去获得最广泛的关于你想做的事情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超越别人;处理事务时,你会很容易得到你所期望的。”

骄傲又立志当领袖的葛老孔被说服了。

美与审美教育

在苏格拉底眼中,任何事物本身无所谓美与丑,只有有用与否才是真正的美。再好看的东西,表面上看,没有实际用途,也不美观。

阿里斯蒂普斯曾经问过什么是好的。苏格拉底问他是否对这些东西的具体用途感兴趣。被告知没有,他回答说:“你问我的事情对什么都没有好处,我只好说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阿里斯蒂普斯问什么是美,苏格拉底说,美有很多,很多东西彼此差异很大。比如摔跤运动员的美和跑步运动员的美是不同的;防御之盾的美,不同于标枪那种易于快速猛烈投掷的美。听了这个回答,Aristipus觉得和之前的好回答没什么区别。苏格拉底告诉他,美与和解是一回事。同样的事情,一切都是美好的。比如美德,不能说对某些事是好的,对另一些事是美的。同样,对于同一件事,人既美又好。人体对同一事物既是美又是善,凡人所用的对其所适用的也是美又是善。阿里斯蒂普斯问:“那么,粪筐也是美丽的吗?”苏格拉底回答说,只要实用,粪筐也是美的;不实用,就算是金盾也难看。

“你的意思是同一件事既美又丑?”阿里斯蒂普斯又问道。

“是的。我就是这么说的——有好有坏。因为有些东西对饥饿有好处,对发烧未必有好处。对跑步者来说美丽的东西对摔跤运动员来说可能是丑陋的。因为一切对自己适合的都是美好的好的,对自己不适合的都是丑陋的坏的。”

苏格拉底经常与画家、雕塑家和工匠讨论他们的手艺。他说,一个雕塑家要通过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活动,胸牌制作者要把胸牌做得合适。苏格拉底对绘画也有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他与画家帕拉西阿斯的一段对话,也反映了他的实用美学观点。

苏:帕拉西娅,绘画难道不是我们所见的一种表现吗?无论如何,你们这些画家总是通过各种色彩忠实地描绘出低与高、暗与亮、硬与软、粗糙与光滑、新鲜与古老的事物。

帕:你说得对。

苏:还有,你在描写美丽的人物的时候,因为在一个人身上各方面都完美是不容易的,所以你从很多人物身上提取了最美的部分,从而使你塑造的整个形象看起来极其美丽。

帕:的确,那正是我们所做的。

苏:那么,你也描述心灵的特征,也就是最令人兴奋、快乐、最令人向往和可爱的特征吗?还是这种性格难以形容?

帕:啊,苏格拉底,你怎么能描述一个不可测量、无色、完全不可见、没有你刚才提到的任何特性的东西呢?

苏:那么,你能从一个人的眼睛看出他是喜欢还是讨厌别人吗?

帕:我想是的。

起诉;那么这种情况可以描绘在眼睛上吗?

帕:当然。

苏:至于朋友的境遇好坏,你觉得关心他们的人和不关心他们的人都是一个表情吗?

帕: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为朋友的境遇好而高兴,为朋友的境遇不好而难过。

苏:那么,你能展示一下这种情况吗?

帕:当然。

苏:除此之外,快乐和慷慨,吝啬和不宽容,节制和清醒,傲慢和无知,不管一个人是静止的还是活跃的,都会通过他们的长相和举止表现出来。

帕:你说得对。

苏:这样。这些也可以描述。

帕:这是毫无疑问的。

苏:那么,你认为人们更喜欢看反映美丽、善良和可爱人物的画,还是那些展示丑陋、邪恶和恶心形象的画?

帕:苏格拉底,这两者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著名的“接生婆”技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名助产士。他跟着妈妈去别人家接生,帮忙送器械,帮忙。这段人生经历在苏格拉底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受到助产术的启发,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之为“助产术”。

当时的雅典,普遍认为智慧是与生俱来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和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唯一的困难是缺乏理解美德概念并能传授给别人的人。虽然他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教导别人,但他愿意尽一个社会道德老师的责任。经常和年轻人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套非常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回答问题必须非常简洁、干脆、干脆。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要问其他问题,不要反对对方的提问。两个人可以轮流提问,但是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含有辩证的色彩,可以帮助对方纠正错误的观念,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就像助产士帮助孕妇生下婴儿。它分为四个步骤。一种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让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误,让对方找到5U正确的、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的产生。苏格拉底曾对他的朋友说:我妈是助产士,我跟她学的助产。不同的是,她是物理助产士,我是智能助产士。第三种是归纳法,即从个别事物中寻找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找到普遍的美德。第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成一般的东西。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苏遇·戴莫斯的年轻人讨论人们是否需要学习,以及学习时是否需要邀请老师。有一段话讲的是正义和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了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和非正义的首字母),然后问:虚伪应该放在哪里?你:显然应该放在不正义的一方。苏,作弊呢?你:当然是不义的一方。苏:那偷窃呢?y:同上。苏:那奴隶制呢?尤其是;事实也是如此。苏:看来这一切都不能站在正义的一边。你:如果我们把他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简直太奇怪了。起诉;那么,如果一个被选为将军的人,带兵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说他非正义吗?y:当然不是。苏:所以他的行为是正义的?尤其是;是苏;如果他为了打仗而欺骗敌人呢?你:也是正义的。苏:如果他偷窃和抢劫敌人的财产,他所做的难道不是正义的吗?

y:还不错。但一开始我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

苏:那么,我们所提出的非正义也可以包含在正义中吗?

y:似乎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要不要为它画一条新的线?这种事情对敌人来说是正义的,对朋友来说却是不正义的。你同意吗?

y:我完全同意。

苏,然后战争失败,没有人帮忙的时候,将军们发现士气低落,骗他们说援军来了,鼓舞了士气。这种骗术应该放在哪里?

你:我觉得要敢于站在正义的一边。

苏:孩子生病了,拒绝吃药。他爸爸骗他把药给他当饭吃,孩子就好了。这种骗术应该放在哪里?

尤其是;我觉得这也是正义之举。

起诉;再比如一个人想自杀,他的朋友偷了他的剑来保护他。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

y:同上。

起诉;但是你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要对朋友坦诚吗?

y:看来我错了。如果你允许,我想收回我说过的话。(色诺芬;回忆录,第4卷,第2章)

“助产术”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意识地获取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但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适合人们知道的,而不适合未知的。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又称“问答教学法”)对后世的教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自问世以来,已被世界各地的学校广泛采用。

高尚品格

苏格拉底不仅教育思想深刻,而且人品高尚。他一生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无论春夏秋冬,他一年到头总是光着脚走路。他不怕冷。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他也能赤脚在冰上行走。在行军中,他比其他人更能忍受饥饿。他平时不喝酒,但一喝酒就比谁都能喝。他很穷,但他不为穷所苦。他追求的是过一种高尚的生活。

苏格拉底不仅提倡过高尚的生活,而且身体力行。他热爱他的祖国。他三次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履行雅典公民保卫祖国的职责。在战斗中,他表现出勇气和沉着,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同伴的命,把受伤的同伴抬下战场。他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即使雅典军队失败了,他也保持冷静。他走在战场上就像走在雅典的大街上,“昂首阔步,眯着眼”。遇到敌人的时候,他还是漫不经心地眯着眼睛看着敌人,这样敌人从远处看到他就会知道他不好惹。如果他找到了他,他肯定会去忠诚的反对派。

苏格拉底平时对同胞和学生都很真诚温和。他不自以为是,不善于为人师表,不自强。他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的谈吐活泼奔放,表现出很高的修养。他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的学生雅典将军阿尔西巴德曾经说过。每次听苏格拉底的时候,我的心都会狂跳...我会热泪盈眶,一大群听众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和热情的爱国者,却在公元前399年被极端民主的雅典政府判处死刑,罪名是:第一,不相信雅典的神,崇拜新神;第二,迷惑年轻人。但是,这两个方面都是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贡献。他死后不久,雅典人意识到了他活动的意义,把一些指控他的人判了死刑,实际上是为他平反。应该说是“误会和个人仇恨把他推上了法庭。”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黑格尔派)

苏格拉底在服刑时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不服法院判决,另一方面也不想逃跑,表示会服从法院判决。他的学生和朋友劝他逃跑。他拒绝了,理由是公民应该忠于国家。他说,如果法院的判决没有效力,国家就无法存在。公民生于国家,长于国家,受于国家教育,所以应该事事服从国家。儿子只能报恩,不能报怨。无论父亲如何对待自己,都不能以酷刑还酷刑,以恶言还恶语。不允许一个人被判处死刑而未服刑,通过逃跑来破坏和颠覆国家和法律。苏格拉底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遵守国家的法律,所以他不得不喝酒,死在监狱里。他引颈受惩的真相,引起后人对他的无限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