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预言:顺遂而止是什么意思?

在王朝邓主编的《国朝经典》一书中,记载了这一预言:“高庙令,历之长计。”温柏布说:“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停止。”

此后,明朝经历了荆南之战、之治、土木堡之变、张变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逐渐从朝气蓬勃走向昏睡。

明朝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检继位后,国家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在外,清朝在东北虎视眈眈明朝几十年,随时可能对大王朝造成致命打击;在内部,全国范围内的民众反抗浪潮达到了新的高潮。面对这样的困境,明朝实行了“先安顿”的政策。为了支援东北战争,皇帝决定实行“精兵简政”的国策,其中一项就是减少全国各地邮局的人员。这个政策让明朝很多人下岗,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

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后,立即东侵,于3月17日攻打北京。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从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直到1644年底崇祯皇帝自杀。前后历时277年,比刘伯温所说的差了23年:明王可以代代相传300年。

但是,崇祯皇帝死后,1644年5月,马士英、史可法等。任命斧王驻南京的朱友松在南明设立弘光法庭。朱友松,南明帝,也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和朱的儿子。洪光皇帝只当了一年皇帝。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洪光被迫离开芜湖。5月15日,、汪峰、钱三大臣向南京投降。22日,朱友松在北京被抓获并处决。弘光政权垮台了。

此后,南明王朝经历了唐朝的龙吴政权、邵武政权、王璐监国政权和李咏政权。

在这些制度中,永久制度是最长的一种。公元1646年65438+10月,明朝两广总督丁魁初、广西巡抚曲世贞拥戴桂王朱友郎,在肇庆称帝。他也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和朱贵公的小儿子。他率领残存的明军抗清至公元1661。后来吴三桂率军入缅,活捉了朱友郎,次年四月在昆明处死。

至此,明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从1368到161推算出所谓的明朝王国是非常准确的,与刘伯温相差只有七年。

至于所谓“易时止”的预言,第一个“易”应该是在李自己的大顺朝。

更有意思的是,继李自成自称“顺治帝”之后,另一位还远在关外的清皇帝爱觉新罗——福临,于1643年继位,皇帝头衔也是“顺治”!他在明朝,遇到了另一个舜。还有一个“顺”,就是张,他已经称霸四川好几年了。他建立了大西国,他的爵位和顺治一样,也有个“顺”和大顺!

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民本观,也不知道实施低保政策不能让下岗工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以很多人下班后为了生计,不得不聚集在山里犯罪。李自成、张等人在失业、无技、绝望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举起大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

经过十余年的斗争,1643年(明朝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叛军攻占山西,开武昌,建立政权,自称新顺王。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叛军攻陷Xi安,改Xi安为西京,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顺遂止》中预言第一个舜出现。

他和张一样,建立了大西政权,拥有了很大的爵位。

“顺遂而止”的预言也是一个古老的预言,在明朝流传了几百年,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预言。著名历史学家蒋建平在《明史之谜》一书中认为,李自成创建的王朝之所以命名为大顺朝,很可能与其军事家宋献策有关。据史书记载,宋献策是个矮个子,但他“擅六壬、奇逸、数谶”。在李自成参军之前,他以算命、看风水为生。他在遇到李自成的时候,写了所谓的“预言书”(很可能是古代的预言书),里面有一句话:十八子,主神器。很明显,这里的“十八子”指的是李自成,而“神器”指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意味着李自成将当皇帝,这当然很受李自成的欢迎。

李自成大喜,用作军师。按照蒋建平先生的理解,这个人自然会知道刘伯温关于明朝的预言“顺遂即止”。所以,很有可能是他建议李自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命名为“大顺”,以取代明朝。据《明史》记载,李自成对宋献策“信若神明”。李自成的这个“大顺”大概就是发源于此。

而张年号中的“大顺”和清朝“顺治”年号中的“顺”可能都来源于此!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明朝“顺遂而止”!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顺治皇帝。

这样,李自成只是推翻了明朝的一个“顺”,真正让明朝“遇顺而止”。它依靠关外的“顺”和张的“顺”与“顺”,终于结束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