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焚七: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隔七天为一个祭日。民间称之为“前七日,后七日,三期,四七日,五七日,六七日,七七日”。至于烧七的原因,民间有一种说法:据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七日丧一魄,一年丧一魄,七魄尽。所以人死后要过“五七”“三周年”。
燃七也很精致。烧七的时候,古人在大门口挂白灯笼,表示家里孝顺。逝者头七一般在家中立牌位,焚香点烛,设酒祭奠。剩下的“六七”就是在墓地摆放供品,烧纸钱。
七烧仪式更隆重,有一、三、五、七单七仪式。七点,亲友会去殡仪馆吊唁,孝子会在坟前哭泣。二、四、六双七祭奠,亲友一般不来,孝子只能烧纸不哭,所以民间也称“双七”“空七”。
“三月七日”和“最后七日”是最重要的节日。这两个节日,亲朋好友都会在墓地烧纸,孝子也很难表现出对逝者的不舍和依恋。“后七”也叫“后七”。失去家人要念经祭祀,亲朋好友要给他们烧纸烧香之类的祭品。
二、焚百日:“百日”也叫“过百日”,现在俗称过百日,即死者祭日百日。烧百日的亲戚一般不会来,但是死者的亲戚和直系后代会过来祭奠,比如侄子、外甥、嫁女等。
百日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孝子百日之内不待客,不串门,不剃头,不洗澡,不换衣服。这叫做“百日丧”。逝者百日之后,这些禁忌可以取消,丧服也可以一一脱下。除了在重要祭祀日穿白色戴孝(如赶上清明、7月15日、10月1日等。),孝子平日只能穿白鞋,男孝子可以尽快在帽子上系上白布,女孝子可以尽快系上白绳。
三、焚烧纪念日:父母去世三年后,孩子三年内不能结婚,不能穿华丽的衣服。春节时,丧门上只贴绿纸或黄纸对联或不贴对联,对联上贴的字要用白色颜料书写。每逢除夕和丧亲,我们都要去墓地或灵柩前祭奠。每一季新粮下来,都要先带些熟食回去,让已故的亲人在灵柩前“尝一尝新”。
死者去世一周年称为“一周年”,民间也称“忌日”。周年纪念仪式大多比“烧七天”、“烧百天”更隆重。在“忌日”这一天,孝子身穿白色戴孝,先在家祭祀,然后去墓地烧纸钱,民间也叫“周年烧”或“潇湘”。第二个纪念日是死者去世的第二个纪念日。二周年时,孝子只能烧纸,不能举行哭祭,民间称之为“哑周年”或“吉祥”。
三周年为“谭牺牲”,三周年称为“外服”。逝者三周年纪念日极为隆重,亲朋好友都要来,祭品与下葬时大致相同。古代富裕家庭请号手、道士立墓碑,送“三礼”。孝子早上在家贴白纸对联,午饭前贴红纸对联。
孝子穿着白色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祭祀结束后,他当场脱下丧服,穿上秘服。他把换好的丧服放在火上烧了,回到门口从墙上扔到院子里,为的是“带去福来”。白天宴会,晚上布置,请唱自己音乐班的地方戏。
从此,孝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逝者不再享受特殊的祭祀。除一年一度的祭祀和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