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地球的外力
(1)力的来源地球的外力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以及太阳和月球的引力能、引力能和生物活动。由大气和水引起的外力,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在地球表面,引起地球表面的一系列变化。
(二)外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外力有多种形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1.风化是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在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被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根据性质不同,风化可分为三类:(1)物理风化,主要指岩石受热膨胀收缩,使岩石破碎,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小块变成细颗粒;(2)化学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比如长石风化后形成高岭土,成为很好的陶瓷原料;(3)生物风化主要是指植物根系对岩石的机械破碎和微生物对岩石的生化作用。这三个风化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不
但在干旱地区,由于气温变化大,物理风化作用明显,而在湿热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更为突出。风化的结果是岩石被破坏,不仅块体变小,而且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与原岩截然不同的风化壳,产生松散的碎屑,从而为侵蚀提供了物质基础。它为塑造各种形状的表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土壤的出现成为可能。
2.侵蚀流水、冰川、风和海浪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质造成破坏的过程称为侵蚀。
在潮湿地区,流水的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水流越快,水量越大,侵蚀越强。沟壑和峡谷是水。
它是由水流夹带的石块对地表的强烈向下切割侵蚀造成的;流水的侧蚀使谷底和河床变宽;在石灰岩地区,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冲刷和溶解作用下,形成奇特的洞穴、峰林、溶解洼地和盆地;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塬、梁、岬也是流水侵蚀造成的。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冰雪的作用成为塑造地表的主要力量。冰川以其巨大的机械压力,利用夹带的石块作为工具,凿削地表或原始山谷,形成冰桶、火绒和U型冰川山谷。在干旱地区,风沙作用明显,挟沙气流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地表岩石长期受风沙侵蚀,可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等独特地形。海浪冲击岩石海岸,产生巨大的压力,破坏海岸,形成海岸峭壁、海洋洞穴和其他海洋侵蚀地形。
3.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波浪转移物质的过程称为搬运。
实验表明,流水推动的物体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河床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承载能力越强。因此,山区河流上游的河床上经常堆积着巨大的石块。一定的流速携带一定重量的物质,所以流水对携带物质有明显的选择性。冰川靠自身巨大的机械压力搬运,大大小小的石头一起被带走,没有选择性。风的输送与风速有关,风速经常变化,所以在干旱地区,风把沙子吹得上上下下,有时贴近地面滚动,有时向前跳跃。
4.速度和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流水和其他外力作用下,搬运岩石风化、侵蚀产物的途中。
环,使被输送的物质逐渐沉积,这就是所谓的沉淀。一般来说,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形成的沉积物有砾石、沙子、淤泥、粘土等不同粒径的现象,称为沉积物分选。这种情况在河流沉积中最为明显。冰川搬运物质在冰川融化前不会沉积,所以冰碛不分大小混合在一起;山洪暴发,由于水流速度快,泥沙和石块都在往下掉,河水离开山口流速又很快降低,所以沉积的物质也是大小不一。
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中下游由于流速缓慢,沉积了大量泥沙,形成两岸冲积平原和河口扇形冲积平原,称为三角洲平原。例如,长江、黄河等大河的河口都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这里土壤深厚肥沃,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是富饶的农业区。
在干旱地区,风吹起灰尘。当风力减弱或方向有障碍物时,沙子就会落下沉积,形成沙漠和各种形式的沙丘。如果沙丘上没有植物生长,沙丘会在盛行风的作用下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如果植物生长,沙子在植物的保护下不会移动或很少移动,形成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危害很大,会破坏草原,隐藏农田,破坏村舍和交通。例如,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毛乌素沙漠在最近250年里向南入侵了至少60公里,许多定居点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向南迁移。因此,防风固沙是改造自然的艰巨任务。
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过程。风化的结果为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风化和侵蚀的产物为搬运提供了物质来源,而沉积则是搬运的结果。从侵蚀到沉积,运输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5.固结成岩作用地壳中的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和改造,经过侵蚀和搬运,沉积在一定的环境中,再经过成岩作用成为岩石。这个过程叫做固结成岩作用。比如沉积岩中的砂岩、页岩、砾岩就是这样形成的。
(3)外力导致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每一种都以自己的力量塑造、修饰、加工和重建地表。改造原有表面形态,重建新的表面形态,总的趋势是缓和表面波动。
第三,内力和外力的关系
内力可以形成大陆和海洋、山脉、断谷和洼地,增加地表的起伏;外力,通过各种外力过程,可以夷平山体,填平洼地,使地表起伏得到缓和,内力造成的形态得到修饰,地表形态得到塑造和重建,如冲积平原、沙丘等。内蒙古高原因内力抬升,在外力作用下长期被侵蚀、剥蚀、夷平,形成平坦的准平坦高原。内力和外力不能完全分开。比如华北平原有些地方的沉积物厚度超过5000米,这似乎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华北平原是中国东部沉降带的一部分。如果华北平原地壳不下沉,就不可能有这么厚的沉积物,沉降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的形状是通过内力和外力的长期矛盾斗争而形成和发展的。比如黄山,本来就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地壳隆起,覆盖其上的岩石被风化侵蚀,花岗岩侵入体露出地表。黄山由于花岗岩节理发育特殊,在外界因素的长期雕琢下形成了奇峰怪石。
第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球上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形态。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利有弊。例如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宽阔的山地盆地等。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非常有利于人类开发利用。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恒河平原、中国的渭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显然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但如果山地海拔太高,气候寒冷,比如南极大陆冰盖高原,现在还没有定居人口,更谈不上发展生产;干旱沙漠中心自然环境恶劣;崎岖的山地不利于交通建设,等等。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对人类不利的地表形态是可以改造的。比如世界著名的低洼国家荷兰,近一半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27%在海平面以下。荷兰人筑坝排水耕田,把海滩变成农田,面积相当于整个荷兰的1/5。中国古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苏北沿海的海堤工程,解放后修建的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都是人类活动为改变地表形态,趋利避害而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