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智慧解梦_科学智慧

周公有科学依据吗?如何看待梦?

人类为什么会做梦?是释梦的科学吗?

通过梦了解人的心理,古代各民族都有记载。

我国较早的著作《列子》说“睡眠有八兆,梦有六兆”。八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睡觉的时候梦到的事情、行动、得失、悲伤、快乐、生灭;“六相”分别是“普通梦”、“噩梦”、“思念梦”、“梦里话”、“快乐梦”、“恐惧梦”。它的解释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语言,而是我们所说的“上帝所交付的”。

国外著名史诗中也有主人公梦境的记载。比如法国史诗《罗兰之歌》中,查尔斯国王梦见“他在法国艾克斯宫的一个台阶上抱着一只带两条链子的熊。三十只熊从阿登跑过来,每只熊说话都像人一样。他们说,‘陛下,把它还给我们吧!你再隐瞒不报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亲戚。另一只猎犬跳出了宫殿。它避开草地上的其他熊,只攻击最大的那只。然后国王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但他不知道谁赢了,谁输了。“由此大致可以看出,古人对梦有充分的观察,并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这些解释通过会计渲染了“天”和“神”的权威。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催生了各种精神分析释梦方法。

随着弗洛伊德《释梦》的出版,梦进入了心理学的殿堂,成为心理分析和咨询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释梦的精神分析方法在近半个世纪里成为了绝对的主流。后来,荣格、阿德勒、弗洛姆和皮尔斯从传统的精神分析释梦方法中发展并衍生出自己独特的释梦方法。

弗洛伊德通过“还原”揭示了梦者的真实动机或“情结”,分析了梦里用钥匙开门的场景,弗洛伊德将其还原为真实的性动机;荣格通过“放大”梦来比较梦和神话,揭示梦的意义,比如梦见轮子。荣格将它与原始民族神话中的太阳相比较,从而分析沉积在梦者潜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阿德勒认为梦的风格反映了做梦者的个性。例如,如果一个人经常梦见飞翔,阿德勒认为做梦的人性格洒脱。弗洛姆通过梦中事物的象征意义寻找梦的答案,等等。

所有这些方法在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的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心理咨询师所使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开始通过实验分析梦,但没有形成稳定的学派。

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克莱特曼和他的助手阿塞林斯基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这是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对梦的研究。在实验中,产生了多种研究报告,如人何时做梦、梦与记忆、性别差异下的梦、梦的机制、梦与疾病、梦的作用等。基本上一个报告代表一种观点,没有形成稳定的理论流派。就连从事睡眠实验的心理学家都说,能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依据的,仍然是精神分析学家的详细报告。言外之意是,实验室对梦的分析和精神分析之间仍有差距。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两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实验派认为人首先是生理人,关注梦中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意识层面),强调实验设计、客观数据和统计结果;精神分析认为,梦是人的精神活动,遵循能量守恒的动力学原理,关注人在梦中的个体体验和意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雷蒂对“意象”的研究被应用到梦的分析中。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雷蒂将神经病学、生理学、心理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在人类创造力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梦分析中可以吸收和借鉴的部分,就是对“意象”的研究。

在心理学意义上,意象是指“大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比如你看到一个红色的球,你就想到了太阳,而这个时候你可能处在一个看不到太阳的黑暗环境中。比如用剪刀剪头发,就会想到“暂时中断恋情”,和爱人分手。

梦中的意象和意象其实是同一个心理现象,梦中的意象更具有象征意义。无论一个人通过图像和随后的认知过程感知或经历了什么,它们都会成为感知者或体验者内心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通过梦者对梦中意象的觉察、体验和调整,会成为其内心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梦者的心理成长和心理整合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用“意象”来分析梦,实际上是综合了心理学上述各派的梦分析的优点,对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也符合很多临床心理学家倡导的心理治疗应以人的成长为目标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原则。

梦对心灵有害:很多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对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好的表现,对人体有害。有些人甚至误以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让人焦虑,担心睡着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惕”心理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

事实上,科学已经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复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清除无用信息。梦本身对人体无害。有害的是“做梦有害”的心理,使之成为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