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城运城禹王城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王宇乡王宇村、庙后辛庄、郭李村,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光墓西北约3公里。因为传说于霞曾在此居住,所以这里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王宇市为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安邑,秦汉晋时期也是河东郡的所在地。

禹王城遗址南部,中条山、青龙江、天研河、白沙河、耀县运河等流经东南部,明条岗位于西北部,地势北高南低。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其进行了多次调查、钻探和挖掘,对其时代、性质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禹王城遗址分为大城、中城、小城、禹王庙四个部分。小镇在大城市的中心,王宇神庙在小镇的东南角,中城在大城市的西南方。

大城市呈梯形,总面积13平方公里。四面的墙都是用夯板制成的。北墙和西墙保存完好,共留2米,最高5米。南墙和东墙保存较差,东墙南段无痕迹。除了北墙,其他墙都不直。东墙长1530m,西墙长约4980m,随地形起伏曲折。它是四个城墙中最弯曲的。南墙长3565m,北墙长2100m,外侧有护城河。大城市没挖掘过,文化积淀一般2米左右厚。城北有战国时期的灰坑和灰床。在市中心东偏后的庙新庄北发现了一个战国中晚期的手工业作坊。文物有锄头、锄头、锄头、斧等器物的陶塑,平头的陶塑,陶罐、壶、铁器等。据实物和文献考证,大城市是战国时期魏的都城安邑。中城呈正方形,总面积6平方公里。它的西墙和南墙分别是大城西墙和南墙的一部分。北墙长1522米,高1-5米,东墙长960米。城市遗迹丰富,堆积层厚约2米。有战国时期的遗物,但主要是汉代的。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主要在古梁云河两岸和三门峡公路南北两侧进行。发现的遗迹包括灰坑、陶窑、水井、道路和半地下工作面。出土的东西特别丰富,有陶罐、壶、瓦、瓦、瓦、砖、钱、铁渣、鼓风管碎片、矿渣和各种陶器模型、模具等多种类型。有半瓦和圆瓦之分,圆瓦分云纹和“长乐未央”、“千年万岁”字样两种。砖上有一块“国之臣皆富而熟,民不饥”的方形文字砖。陶塑多为西汉遗物,有礼器陶塑、五铢陶塑、四铢半陶塑。从出土文物分析,中城晚于大城,秦汉时应属河东郡管辖。小镇总面积75.4平方米,外形是缺了东南角的长方形。西墙和北墙分别长930和855米,现存城墙在1-4米之间。城镇高于周围地面,地势西高东低,堆积层厚约3米。1990秋进行了试掘,出土遗物有大壶、盆、甑、小壶、碗等容器;铲子模型、刷子模型、手推车模型、六边形模型、圆形模型、图案模型等。印有“东三”字样;瓦分板瓦和管瓦,多为云纹圆瓦,此外还有五铢、半便士、铁渣等。该镇使用时间最长,建于东周,一直使用到北魏。王宇庙,也被称为禹王台和清泰,是一座现代建筑,位于城镇西南角的方形夯土平台上。在民国战争中被毁。据当地传说,清泰是夏所建,是屠呦呦的丈夫向往的地方,也是游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