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中,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曾经在治疗癔症时发现,病人不可能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情感体验。如果病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起自己关于疾病的经历,并向医生坦白,他就会感到舒服,就会康复。弗洛伊德认为,患者所经历的情绪体验被压抑,被排除在意识之外,隐藏在无意识之中,从而产生症状。从这个早期的假设出发,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这样,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 r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相关的心理部分。比如我意识到现在是白天。\ r \所谓意识阈值,是指意识和无意识的分界线。\ r \ n潜意识很难或不可能进入意识,而前意识可能进入意识。所以,虽然之前有界限,但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肩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不允许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但当当下的意识失去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会通过伪装迂回渗透到意识中。\ r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淘汰,他们还在积极地、不自觉地追求满足感。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过去经验的“大仓库”。因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称之为潜意识,有些书也会翻译成潜意识。\r\n弗洛伊德有时用冰山来描述无意识的重要性。正如冰山的主体部分存在于水面之下,人的人格主体部分也在意识层面之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真正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格的这一部分,因此,要理解人类行为,就必须揭示无意识。\r\n在弗洛伊德看来,如上所述,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意识到前意识,或者说从意识到前意识,是一眨眼的事。虽然两者之间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来表示。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潜意识)回归意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屏障,在意识门口似乎有一道严密的防线,不允许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入侵。因此,我们可以用实线来表示。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这种防御角色被称为“检查角色”或“检查员”\ r \无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也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理论中将无意识(潜意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意识只占据次要地位。他认为“精神过程本身是无意识的”,他反对将心理学描述为“有意识内容的科学”。他不仅认为“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只是孤立的过程”,而且认为存在一种“类似于无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意志的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识是影响世界和科学的决定性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主要是人类的各种无意识心理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一门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r\n\r\n1923弗洛伊德出版了《自我与本我》一书,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格: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型。\ r \ nId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新生婴儿出生时就有的初始系统。我不知道对错,对现实世界的可能和不可能一无所知,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它只寻求满足,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真正描述了一个新生婴儿的特征。这个人生阶段的人,没有经历过渴望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艰难,也没有道德信仰;所以,把婴儿当成“全ID”也不无道理。\ r \ nId是人的本能存在的地方,人天生就有生产本能和死亡本能。生产本能支持和鼓励个人和种族的生存。饥饿、干渴和性吸引是生存本能的一部分。本能有能力,本能的心理能力驱动人的活动。生命本能的能力叫做力比多。\r\n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心有一种死亡的倾向,也就是回归生命状态的倾向。这种倾向以死亡愿望的心理形式出现,可能以自杀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出现,比如从事赛车、雇佣兵或其他高危活动的人所做的事情。但是,总的来说,生命战胜了死亡本能的直接执行。\ r \超我就像一个内在的司法系统,就像一个良心。良心常常是对思想、意图和行动的严厉而不妥协的内在评判者。它观察外显的自我,并用惩罚如内疚来威胁它。除了惩罚的能力,超我还可以给予奖励。如果你和自己一致行动,比如拒绝做错事的诱惑,你就会有自豪感和自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