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沥青铺的。为什么我们经常修,而日本的却平整如新?

道路发展史其实就是交通史。自从人类定居并开始耕作,道路就出现了。这时候的路都是被踩过的路,大部分都是弯弯曲曲,又窄又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单靠人工搬运效率低下。黄帝造了一辆车,形状和独轮车差不多,需要人力推,然后路就渐渐宽了。部落发展成国家,疆域变大,牛车马车出现,道路更长更宽。随着汽车的出现和工业的发展,道路变得广阔。

但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各国铺路所用的原料和方法大同小异,但呈现的情况却不尽相同。比如中国和日本用沥青铺的路,日本的路看起来像刚翻修过,但中国的路经常坑坑洼洼,需要时不时的维护。为什么?

历代王朝都很重视道路建设。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和战争需要,各诸侯国都在积极修筑道路。当时道路的通畅决定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信息传播的速度在各个诸侯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存亡。

自秦朝统一疆域以来,中国的道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到西汉时,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据有关资料显示,清朝时期中国有2000多公里的道路。即使在动荡的民国时期,中国的道路建设也没有停滞,而是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结束,仅中国就有654.38+0.3万公里的公路。

中国公路多,发展快,路损大。

经过近百年的磨难,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尤其是国民党打败台湾省,把能拿的拿走,能转移的转移,比如故宫的宝藏,比如金银,比如外汇储备,比如人才。

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我们党迎难而上,进行了土地革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道路建设方面,国家也非常重视。到50年代末,中国公路里程已达25万公里,西部地区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也相继通车。

1979年春天,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上画了一个圈,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出现了深圳奇迹和深圳速度。上世纪80年代,“要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让老百姓深刻认识到了修路的重要性,而此时中国的“基建狂热者”也有了先兆。

不管我们发展得多快,我们都不能忘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大就意味着要修的路多。就像在新疆网购一样,不可能包邮政,因为新疆的面积真的太大了。新疆的面积相当于16韩国的面积。如果你在网上买一个10元的产品,运费成本就是100元。

昂贵的运费意味着高成本的道路建设。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修建符合现代标准的道路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无法估量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公路建设是先完成基本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优化公路条件。就像改革之初提出的先发展东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部分去帮助现在落后的地区。道路建设也是如此。

对于偏远的地方来说,有一条路可以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通过这条路谋生,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就足够了。

今天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了公路损坏的速度。第一,国家需要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高铁,修高速,修水库。

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运输要靠大货车,大货车对道路的破坏最大;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一辆车的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些行驶中的卡车在马路上来回翻滚,马路当然容易抛锚。

日本的小学发展稳定,道路损坏很少。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不大,和中国云南省差不多大,但确实是高度发达的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用了20年时间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随后,由于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土地面积小,资金充足,所以日本在修建高速公路之前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勘测和规划。既然时间充裕,又不赶工作,按照日本人的做事风格,就要做好动手的准备,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时调整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国幅员辽阔,资金有限。目前只能满足基本需求再求其他。

日本发展最快的时候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也在加快道路建设,以不断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世纪六八十年代,日本的道路应该是经常修的,但那时候日本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了国道建设,经济速度也相应的慢了下来。各种城市基础设施,比如铺设各种管线,也已经铺好了,道路的使用频率降低了,所以道路很少修了。

中国现在处于加速发展阶段,道路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使用频率高,道路损坏严重,只能不断“返工”。

养护技术和养护成本也影响着两国沥青公路的状况。虽然铺沥青路的基本流程大同小异,但是中国的很多东西都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

虽然中国有丰富的道路建设经验,但对于沥青公路建设来说,一些关键技术总是在速度和实现上有所不同。

日本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二战战败国,又位于亚洲,对一些国家的政治作用不一样。所以它在二战后的发展是在一些国家的支持和放任下进行的,日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教有助。

这样一来,日本维修沥青路的机械化水平比中国高,维修费用也增加了,这是日本可以承受的。中国的柏油路,损坏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维护了。毕竟我们的资金有限,钱必须用在刀刃上。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柏油路很新,而中国的柏油路总是“返工”。造成这种鲜明对比的因素很多。虽然中国的公路建设历史悠久,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建设资金有限,但现在需要建设的公路又多又长。

日本的综合道路建设比中国早,面积小。现在要修的路不多,技术好,资金充足。这些因素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面。

所以,不能肤浅地看事情。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常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庞大,但人均仍不理想,仍需加快发展。资金有限,还有很多路要修,只能先把基本的路建设完,养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只要不耽误事情就行。

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不能行万里路。”我们应该一点一点地吃米饭,一件一件地做事。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做它。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道路建设技术和养护技能的进步,我们的柏油路将不再需要经常“返工”,而会保持整洁和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