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科学的态度
首先,公众的科学素质有待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首要国力,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意识。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较量,科学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民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综合国力继续攀升和发展的瓶颈。2004年第五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有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公众比例为1.98%,比2006年的5438+0.98%提高了0.58个百分点。2000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7%。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13.3%的公众相信迷信,远高于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此外,20.4%的公众相信“求签证”;26.6%相信相面术;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22.3%的人相信“周公”。可见,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刻不容缓,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传播,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时代赋予媒体领域的历史责任。
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广播、报纸、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科技教育的主要手段。
中国媒体长期以来在科技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图书、报刊作为传统媒体,在科技传播中不断发展。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媒体发展迅速,电视、广播和计算机网络在科普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分别有91%、44.9%和22.4%的公众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获取科技信息。各级广播电视台都开设了固定的科普栏目或节目,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开设了专门的科技频道。
但是,目前大众传媒的科普力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科技类节目在电视播出时间中的比重明显偏低。在国家电视台中,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最大,它有一个专门的科教频道。但从播出时间来看,科技类节目占比不到5%,与美国和日本(分别约为20%和15%)相差甚远。各地电视科普节目收视率普遍较低,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栏目品牌。广播电视科普节目存在形式单一、科普内容少、节目制作粗糙等问题。难以吸引更多的公众,节目的内容、质量、播出时间都有待改进和提高。从出版行业来看,缺乏内容新颖、生动活泼、讲解简单、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刊,关注科普图书的人数相对较少,科普书刊发行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普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供科普信息服务的网站超过180个,专业科普网站数十个。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普网站内容贫乏,表现形式单一,无法提供信息充足、更新及时、吸引力强的服务,网站之间缺乏合作,科普内容低水平重复,缺乏与网络用户的互动。
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不够,受政策水平、人才水平、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从政策层面来看,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人才角度看,缺乏有能力的科技编辑团队。与其他专业类型的记者相比,科技记者的总量远远不够,而且是结构性缺乏。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对科学的本质认识肤浅,有时在报道中出现常识性错误,或者用一些生僻的语言解读科学,读者难以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已经成为传媒业的知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大众传媒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普及导致低俗化,过度追求受众的归属(如报纸发行量、电视收视率)导致媒体自身公信力受损,一些劣质广告成为受众的视觉垃圾等等,而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弱化,科普专版、栏目等公益性节目在一些大众传媒中逐渐消失。
第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
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应当了解和掌握媒体传播规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组织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理念,倡导科学方法。
1,电视媒体
随着电视的日益普及,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电视普及率已达99.3%。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电视普及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利用电视媒体这种便捷、大众化的媒体来普及科技教育。制作新颖的电视科普节目,建立科普教育频道,建立科普竞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举办科普论坛,设计科普对话,都是电视可以大显身手的阵地。通过电视频道、节目、制作、方法的创新,传播科学知识和方法,让科学节目和普及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科学。
2.报纸和杂志
报刊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改变的。它们的载体、内容、便携方式、价格都具有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魅力,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接受机会。关键是建立高质量、高品位的刊物,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学,阐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对社会、生活、人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的目的。还可以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期刊、周刊、月刊和漫画,让群众参与科学,了解科学和应用科学,把生活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3.互联网
互联网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媒体力量,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性、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和传播方式的平等性,成为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网络应作为现代科普的重要阵地。建立和开放一些专业科学网站、科学家论坛、科学交流网站、业余科学网球圈和BBS,为公众提供学习和交流科学的场所,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技术传播的有效形式。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加强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大幅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类报纸的科技栏目数量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栏目。
二是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编辑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科技频道和栏目的制作和传播质量,培育一批科技专栏、专版、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新闻出版机构。
三是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和扶持一批对网民有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虚拟博物馆和科技馆。
总之,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科学技术,使媒体成为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满足公众科技需求、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
技术与国家的时代:国家与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的政府没有先用老鼠做实验?”
精密科学思想的确立为现代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导方法。现代精密科学与实用技术和工艺的结合,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直接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社会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政治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对社会的直接影响,除了为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用科学思想培养和塑造具有科学素养的个人,使其适应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否则,这个社会将无法保证内部平衡。政府和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社会影响的了解是现代社会平衡发展的保证。然而,在上面提到的两种功能中,第一种功能更容易实现,只要人们意识到科学对技术的巨大影响;第二种社会功能很难实现,因为科学本身需要成为社会中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社会力量,而科学的这种相对自由和自主才能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和尊重。前一种功能往往使政府或公众将科学视为技术或政治需要的工具,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科学,阻碍第二种社会功能的完成,从而给社会带来危害。20世纪的历史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与20世纪早期科学发展时期不同,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具有复杂社会功能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科学活动不仅需要大量的社会投入,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并日益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随着现代技术在国家竞争力中地位的提高,科学的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和泛政治化越来越严重。科学的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和泛政治化的后果是不断侵蚀科学研究的自由和自主权,而这是确保科学自身知识的客观性所必需的。在有强大科学传统的地方,国家和社会对科学研究自由和自主的干涉往往受到独立的科学学会和团体的抵制,从而有可能实现相对稳定的平衡,使社会能够更加正常地发展。相反,在科学传统薄弱的地方,或者在极权主义国家,事情就远没有那么幸运了,后果就是自由和纯粹的科学被忽视,应用科学迟早会枯萎。
20世纪最典型的两个现代极权工业社会是纳粹德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虽然他们的社会制度基础完全不同,但在政治极权主义的原则上并没有太多不同。在纳粹政权兴起到灭亡的这段时间里,科学研究的自由和其他社会自由一样,在德国和其他被德国控制的国家受到了民族主义的严重破坏。纳粹国家利用科技和其他一切手段秘密重新武装德国,然后在欧洲发动全面战争。当时德国科学的唯一目的是为军事服务。由于大量犹太科学家的种族歧视、流放和屠杀,纯粹的求知科学被彻底抛弃。纳粹德国一方面鼓吹雅利安人的“纯”科学,批判原子核理论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犹太科学”,另一方面又秘密试图根据这些理论制造原子弹。战争和军事技术摧毁了国家生存的基础,看似强大的纳粹机器也无法挽救彻底失败的命运。
如果说纳粹德国还不够强大,它对待科学的例子还不能完全说明它的失败,那么前苏联的解体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例子。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就开始意识到前苏联对科学的过度政治控制带来了有害的后果。前苏联将科学视为社会革命和社会规划的手段,政府对科学给予了全心全意的大力支持。然而,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康南特早在1950所观察到的那样:“政治家对科学新意义的认可,可能会导致科学家工作的弱化,这一点在苏联似乎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俄罗斯自19世纪以来就有科学传统。然而在前苏联,科学传统无法抵抗政治权威。当科学家不能有意识地给予政治所需要的东西时,科学狂热分子或者急功近利的人就会趁机夺取科学部门的领导权。这在与军事或国防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尤为严重。比如李森科,他凭借后天获得的伪科学,长期统治苏联生物学领域。为了满足官方决定论哲学的需要和工农业系统有计划发展的直接需要,前苏联为了“应用”科学,系统地牺牲了“纯”科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连爱因斯坦与核武器制造直接相关的相对论也遭到了莫斯科大学官方物理学家的批评。科学技术的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和泛政治化当然阻碍了苏联科学的整体发展。不可否认,前苏联的科学家们在一些与冷战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相关的科学领域确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物理学和空间技术。然而,这个在近代产生了伟大的化学家杰耶夫和实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民族,在整个20世纪,却从未在现代化学和心理学领域做出与其科学传统相称的贡献。前苏联在军事技术和工程上的大量投入,确实使其国防和攻击力非常强大,但也拖累了经济。最令人遗憾的是,大量的科技投入,除了武器的研究制造,因为过度保密或其他原因,没有得到改善,被用于发展民用技术和社会经济。经济恶化,社会不满,最后演变成前苏联解体。前苏联解体后,许多庞大的军事研究基地如果没有政府的大量资助,是无法维持基本运转的。几年前,一个军事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也是核物理学家,因为基地研究和下属的生活无法维持而自杀,给国家悲剧增添了个人和家庭的悲剧。
进入冷战后,人们一直在警告过度投资军事技术对社会的危害,其中不乏举足轻重的名人。1953年4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二战时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华盛顿的演讲中提醒美国武装分子:“每一支枪(我们)造出来,每一艘军舰下水,每一枚火箭发射出去,最终都意味着从饥寒交迫、没有食物的人们身上,从被冻僵、没有衣服的人们身上偷窃。军备竞赛的世界不只是花钱,而是消耗劳动者的汗水,科学家的天才,孩子们明天的希望。”1961117,他在对总统的告别演说中警告说:“行政当局必须确保他们不受军工联合体不负责任的影响,不管(他们)是否来找你。权力错位的危险不仅存在,而且非常顽固。”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为战争英雄,不仅知道战争的危害,也明白战争和备战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危害。所以在他执政的八年里,尽管中东和西方冷战对峙,美国并没有走上疯狂备战的道路。
然而,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社会并不总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极右翼参议员麦卡锡以效忠国家为名的政治迫害,不仅损害了美国社会的科学文化,也是美国社会历史上的一道伤疤。对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迫害和对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迫害在当时都是耳熟能详的例子。1961肯尼迪上台后,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政府与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为了与东方集团争夺全球影响力,他改变了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国际政策,积极介入越南等地区的军事事务,并在越南扩大为全面战争。越南战争的失败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和自信心,实际上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80年代后,里根政府不顾成千上万美国科学家的反对,实施了“星球大战”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的军备竞赛。“星球大战”计划开始后不久,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严重衰退,直到90年代初才得以恢复。从冷战的历史可以看出,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也是以牺牲社会的正常发展为代价,在军备和国防上投入巨资。
那么,国家对国防和军事技术的投入就没有正面影响吗?显然不是。一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投入军队当然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大量国家投入的支持,现代的、越来越复杂的研究方法根本不可能。而且,如果管理得当,军工科研的高科技成果也会向社会反馈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技术发展机会。例如,最初由美国国防部出于军事目的研究、组织和开发的互联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机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通信、商业和生活方式。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美国的好战分子很多,但是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出现的不成比例。二战后的世界历史表明,国家科技政策对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总结前苏联和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如何有效组织社科活动应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说二战后美国政府的科学政策,就不得不提范力瓦·布什(1890-1974)以及他在罗斯福总统1945年7月的要求下,在战争期间担任美国总统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OSRD)主任的职务1944 16544。报告的标题是《科学,无尽的前沿》。范·里瓦·布什(Van Liwa Bush)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电气工程教授,二战前开发了最早一批模拟电子计算机。1941年,他被任命为OSRD主任,协调和管理二战中的武器发展和相关科学研究。为了赢得战争,美国政府不仅将大量民用工业转化为战时军事工业,还招募了大量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的科学家参与新武器技术的研发。美国在二战前虽然没有大量的常规军备,但由于大学和非政府组织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在战时OSRD和军队的有效组织下,军事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强。随着战争胜利的来临,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开始计划如何处理战争带来的大量临时就业和征用工业设备的问题。因此,OSRD受命制定战后科技发展计划。在这种背景下,范里瓦·布什和他的顾问们撰写了这份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产生了相当大影响的报告,并于1945年7月发表。
在《科学:无尽的边疆》一书中,布什肯定了政府继续支持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从当时紧迫的问题来看,不可能让为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下子失业,所以必须逐步减少或转移这些智力和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尽管布什无法预测未来的许多变化,但他正确地指出了联邦政府在支持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方面的责任,指出了政府在发展医学和军事研究方面的义务,以及政府在鼓励国际科学交流方面的责任。他首先肯定了基础研究作为包括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在内的社会科学资本的重要性,并推荐由各方资助的学院、大学和研究所作为发展基础科学的中心。还建议建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要支持基础研究。同时,布什还建议政府有目的地设立一些国家研究机构。关于工业研究,他特别指出:“政府加强工业研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支持基础研究,培养科学人才。指出支持产业研究最有效的因素是通过税收倾斜促使产业投资于产业研究。布什还建议政府给予医学研究单独的支持。布什肯定了政府继续支持军事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一些军事(科技)问题的研究应该在和平时期继续进行,同时民间可以相对独立于军方研究军事科技问题。布什还指出了政府在鼓励科学教育方面的责任。等一下。
总之,《科学:无尽的边疆》内容相当丰富,充分估计了科学发展对战后社会的贡献。美国在战后五十年的科学政策基本上是按照它的思路来执行的。虽然小布什当时没有估计到冷战的发展,但是后来美国政府对科技的资助超过了他的预期水平。然而,他建议的政策框架已经实施。美国军方拥有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如陆军、海军和空军,并在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些不仅利用了民间科技资源为军队服务,而且直接促进了军事科研向社会财富的转化。对于前苏联这样封闭的军事科研体系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其军事技术过度发展,基础科学和民用技术极度落后的原因。
事实上,保持军民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平衡从来都不容易。为了尽可能将机密的军事科研成果转化为民用技术,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内部的社会冲突,带来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社会力量。但是,不同政府在这方面的灵活性以及军事当局衡量军事研究保密性的能力,最终将真正影响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水平。完全反对军事和国防投入当然是不明智的。但是不顾社会发展拼命发展军事技术,不注重对社会的反馈,是愚蠢的。从冷战的历史可以看出,美国的这种军事与社会的平衡,是因为美国社会既有独立于政治的军事力量,也有独立于政治和军事的科学力量。在冷战高峰期,经常有大批美国科学家反对加入政府的军事发展计划。无论是冷战之初,许多美国科学家拒绝建造氢弹,还是上世纪80年代数千名科学家拒绝参与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都帮助美国社会保持了一定的社会平衡,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情况。美国科研的全面发展,应该说得益于这个社会内部的某种张力。
此外,美国国防研究分散在陆军、空军和海军相对独立的研究和科研经费体系中,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有机会获得不同军事机关对应用基础研究的资助,为科学本身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学术竞争和学术自由。对于军方来说,这种竞争关系和一定的开放性保证了重要项目的研究不太可能同路走到黑暗,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该保密的当然要保密。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合适的度。当然,美国的科学政策不仅仅是和谐的。还有许多不和谐的事情,例如最近发生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被指控向中国泄露核武器机密的事件。美国国会和秘密机构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怀疑李文和泄密,但科学家的主流还是站在公正判断的一边,否则一些想破坏美中关系的人真的会很高兴。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军事机密过于敏感,与科学研究和交流自由的冲突将永远存在。如果公众和科学界,以及军方和政府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社会就不会轻易被一时的冲动和恐惧所影响。
在国家科技政策上,中国政府无疑从美国和前苏联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在冷战时期,发展国防力量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完全封闭的军工体系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抓住了百年来使中国相对和平稳定的难得机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军事科技向民用工业技术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政策的合理性,它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稳定与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在高科技领域日益紧密的结合,使得科学研究成为一项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大力支持的事业。没有政府和公众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就不可能开展科学,而科学研究的相对自主性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如此重要。要解决这种困境,只能尽力想办法维持社会平衡。不可能回到上世纪之前科学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发现的时代。这一变化使得科学政策日益受到政治家和公众的关注。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对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几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