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梦系列_红楼解梦系列在线阅读

寻找周的《红楼梦背后》全文。

《红楼梦》传统上分为三派:索隐派、考证派和文学批评派。但是,这种划分已经不能规范现代红学的多样性。比如现在流行的太极红楼梦和红楼解梦是哪个流派?霍国玲女士说,她的释梦属于分析考证说理派、新红学派、解梦派。所以莱文先生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小说也应该有学派。应该是哪个学校?可见,红学除了考证、考证、文学批评之外,似乎还有一个创造学派。在它被正式定义之前,作者一般将其归入《龙门红楼梦》。

现代红学的诞生始于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在此之前,红学的主流是政治秘传。胡适考证的划时代意义在于,他根据《红楼梦》早期评点家的记载,重新确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用自传代替了他的传奇,用现实主义代替了影射,并试图根据作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来解释作品,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胡适在强调作品的现实主义时,混淆了文史界限,把《红楼梦》当成了曹雪芹的家史。“贾宝玉是曹雪芹”[1]。严格地说,胡适的《新红楼梦》并没有摆脱索隐派的影响。他只是把“牵强附会的红楼梦”换成了不那么笨拙的“红楼梦”,把“明珠家”、“张勇家”、“傅恒家”、“①家”换成了“曹寅家”。所以最近有学者指出胡适是标准的“新理学家”[2]。

然而,胡适虽然把《红楼梦》看作是“曹雪芹隐瞒真实故事的自我叙述”[3],但他在学术态度上依然严谨,没有填词。新红学的另一位创始人俞平伯先生很快纠正了“自叙本”的说法,认为:“《红楼梦》最多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不能算是作者的传记”[4]。其实曹雪芹一开始就明确说他写的是一个“故事”,脂砚斋等人反复说《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故事和小说应被视为文学作品,并根据小说的情节、形象和思想进行解读,这是常识。无奈,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偷窥秘密,有的人把自己当成揭秘解谜的专家,见识非凡,眼光独到。于是《红楼梦》就有了一个很深的,看似隐藏的目的,成为他们想象的对象,索隐派红学经久不衰。

真正继承胡适“自传”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是周先生。周先生有闲章:“一生忙于秦。”这五个字,周先生可当之无愧。从《脂砚斋真石故事评点》到《红楼梦新证》,从《曹雪芹家世札记》、《曹雪芹传》到《红楼梦》更新版本,《红楼梦所有宝藏背后》,再到《仙琴集》,周先生近半个世纪致力于引经据典、查考资料。笔者曾将周先生的“曹、贾”学派称为“实证红学”。“证”是考证,“实”是扎实。现在归为“龙门红学”。胡适的《新红楼梦》虽然倾向于隐逸,但仍然是考证派。周先生的梦修,有相当一部分是隐居。索隐也需要考证,但考证有时候只是包装。

《红楼梦在龙门》的开山之作是周先生于1949年在《燕京日报》第37期发表的《脂砚斋真石故事评点》,是继胡适考证《红楼梦》之后最有影响的红色文本。为《龙门红楼梦》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现在已经提升到学术层面。

《脂砚斋评注》论证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第一,贾宝玉的妻子是史湘云;

第二,史湘云是曹雪芹之脂砚斋的“新娘”和遗孀。

“宝玉的糟粕其实是湘云”。《龙门红楼梦》的这些旧闻早就有了,胡适一开始也是倾向于相信的,都是因为看不懂“双星白首因麒麟”。这个以后再说吧。周闻最令人震惊的是验证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即《红楼梦》中大量的作家被称为“一秦一肥”如果这个理论能够成立,历史与小说的界限完全丧失,贾府与曹宅完全可以连为一体。《红楼梦》中最后的“宝相之婚”变成了曹雪芹与脂砚斋的真实夫妻档案,以及《红楼梦》“虽非日记年表,却是对人生的精心切割记录”,这是不争的事实[6]。脂砚斋的批语自然成为解读《红楼梦》的钥匙。2000多条“胖批判”都是一本书里的主要人物写的,真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宝藏。话是说不完的”[7]。对于《龙门红楼梦》来说,简直就是世界级的金矿。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周先生一定要把“胖学”和“佚学”(变相研究)作为《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把科学的《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斥之为“小说学”。最后,对了,周先生设计的结局也很巧妙,比红楼梦原著还要感人:曹雪芹和小表妹在偃师“百年沉浮”重逢,喜结良缘;曹死后,湘云丧亡,穷困寡居,又为整理《红楼梦》手稿加评。这样的情节本身就赢得了很多同情分,普通读者只看故事自然会“择善而从”。

“龙门红学”是一个新密宗。

但宝玉最后娶了宝钗还是湘云,似乎也不是读者投票就能解决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对“金玉良缘”描写得清清楚楚。曹雪芹通过无数的情节、隐晦的台词、谜语暗示宝玉将来要娶宝钗,这一点也得到了芝罘斋等人最近三十次阅读雪芹佚文手稿的证实。最终,宝玉抛弃了“宝钗之妻”和“麝月之婢”,出家为僧。宝玉怎么才能换个老婆再娶一个?周先生引三十一回“因麒麟,白头双星”为“宝象之婚”,“极有力之辩”[8]。但周先生和他的前辈们一样,并不理解“白头双星”的含义。“白头双星”并不是预示着宝玉和湘云将来会白头偕老,而是预示着史湘云和丈夫像牛郎织女一样被分开了,再也见不到了。而31届的“福”恰恰是对“宝相婚”的否定[9]。周闻还引用了戚本禹在第十八届惠惠前的诗的最后一句:“云自明月飞来,自言自语”。因有“云”、“月”二字,故附祥云、麝月。这不是捉影,这是飞向月球。其实这首回国前的诗只是在齐本和后来发现的王夫本中发现的,连周先生都不确定是不是肥批[10]。后来在新版《红楼梦》中,周先生在《题红楼梦》中附诗《粉娘子不破瓜》,并进一步主张宝玉宝钗“嫁而不配”,即“破瓜”,以解决《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的“金婚”与周怀上后三十回“宝香婚”的矛盾,从而证明宝玉宝钗。南派“龙门红楼梦”的集大成者莱文先生完全赞同贾宝玉娶史湘云,并据此写出了《红楼梦破》等一系列红楼梦小说。但是,他更了解人性。他不相信和婚后没有性生活,他也不相信有哪个国家承认周先生的美满婚姻。我认为最好是禁止鲍尔的婚姻。他的想法是,宝钗知道宝玉的心上人是黛玉,不忍取爱而拒婚。“婚姻不和谐”,金雨城空[11]。当然,这不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而是《龙门红楼梦》大师们的再创作。

周先生要换贾宝玉的老婆,不管宝钗还是湘云还是女人。最好笑的是他变性了脂砚斋,让他成为曹雪芹的“新娘”。胖砚是男的,绝不是从胖评里找几个女的似的评论就能改变的。俞平伯先生曾问:史湘云会自称“搜”吗?找到反证太容易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胖批来看,这是一个男性小圈子。秦雪最初为几个朋友写小说《红楼梦》,也许是一些宗教学者的孩子。秦雪写了一部分,让他们传阅。有的人只是写评论,建议修改。提议的标题、例子。现有的fat批不是一个人的批,也不是临时的批。所以,批语有“大众的认同,有自己的眼光;那批脂肪禁食也有脂肪禁食的快感”(第二次在徐佳)和“废话,让人发笑。”——我说“先生们不要笑,请再想一想”(贾第十六回),还有某些男人特有的脏@ ②腔调。贾宝玉可以在荣府和宁府厮混。《红楼梦》中曹雪芹“新娘”的遗孀石大如何在这个男人圈子里讲和,与“君子”们见面?周先生是否认为脂砚斋所说的“君子”是史湘云在大观园中的“挚友”?

人们看到《龙门红楼梦》的开山之作是如此的盲目和牵强。这并不是周先生没有见识,而是他要论证的是一个“伪命题”。《红楼梦》明明描写了宝玉宝钗的“好姻缘”,却逆势证明宝玉娶的是湘云而不是宝钗。脂砚斋明明是男的,却要逆势证明自己是女的,成为曹雪芹的“新娘”。不管他多么有学问,他也无能为力。“隐蔽”不真实,“寻找”只能是捕风捉影。50年前是这样,50年后依然如此。

实际上,索隐完全是一种“自由心证”。新旧研究都有一个“先验”的前提,即《红楼梦》预设了一个“真”与“假”的双层结构,文字背后和意象内层还有另一个乾坤。王和沈平安《红楼梦》中的所谓“叙事语言”无非是骗人的;暗示的是真的。“至于暗示了什么,大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识别。在一个红楼里,索隐派大家挖进去,大家自称“寻珠”。其实大家照镜子都是“由心而生”。我不相信《红楼梦》背后藏着另一个密码,因为太难了。我们一般用明码发电报,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机密都会“加密”,有的还会加两三个密。加密电报变成一堆乱七八糟的字,需要用“密码表”来解读。密码几乎是不可能的。代码是一篇文章,消息是一篇意义完全不同的文章。有人说:“《红楼梦》绝不是看似不可读,而是在表面的文字里隐藏了一眼看不出来的含义”[12]。这是外行人的话。《红楼梦》是一部70到80万字的伟大小说。即使借助最先进的计算机,曹雪芹一辈子也编不出一个双层结构。李志奇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部推理小说,作者的“妙就妙在他有能力把所有情节写成谜语,不欺场”[13]。就算你有这个能力,又何必呢?再编一本《大观园之谜》不是更好吗?曹雪芹应该也是性价比高的。霍国岭兄妹写的《红楼梦》除了表面的故事,还包含了一段历史:曹雪芹和被雍正帝带走的情人朱相昱合谋用朱砂毒死尹@ ③,写了一部《红楼梦》。霍女士还说,这200年来,真正懂《红楼梦》的只有齐奎生和她。齐曾说“石头记全是两首,一手两首”和“绝技”。这是否意味着他也认为“小说表面的故事是骗人的,还有其他真实的东西藏在里面”[14],这恐怕不好说。无论如何,曹雪芹是幸运的。200多年后,终于出现了一个叫霍的女子,她懂得用“分身法”、“谐音法”、“分字法”、“倒影法”、“留意他者”、“不动笔写”等方法解梦。否则,他一生的努力就白费了。〔15〕

《脂砚斋评点》是周先生不可多得的作品,但已呈现出新索隐派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命题与论证的反差:题目惊人,证据薄弱,七宝建在沙上。这一特点,在《红楼梦》“诸宝”背后的《红楼梦》巨著周先生的另一篇重要论文中更为突出。

《龙门红楼梦》擅长创作。

全玉背后是周先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国际红十字会宣读的一篇论文。未发表的作品引起了轰动。记得1980年6月,周、、三位先生经香港赴会,住在中华书局的红招待所。提交人去了一趟。第二天,香港报纸以巨幅标题报道了周先生的学术独创性:“谁来续红楼梦——乾隆皇帝”。作者简直傻眼了,嘴都合不上了。后来,论文发表在《红楼梦》杂志上。看完之后觉得头小帽子大。还是《龙门红楼梦》数量多,哗众取宠,追求高知名度的媒体效应。

曹雪芹的《红楼梦》只剩下八十回,后三十回已经失传。这一版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由高鹗延续,是红学界的主流观点。周先生对此没有异议。如果把《红楼梦》看作文学作品,高旭基本上忠实于秦雪原著,文笔也不差,200年来一直为群众所接受。一部作品需要别人来完成,才能变得伟大,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高鹗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根据《龙门红楼梦》把《红楼梦》看成是曹雪芹的自传体传记,那么后四十回就是“伪续”,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周先生自评脂砚斋以来,就致力于攻击高旭,骂是“人渣”,“向天下读者控诉其罪”[16]。这种看似“爱秦”的可疑行为,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和兰陵的批评。周先生接受了,把李和放在新版《红楼梦》的首位(1976)。然而,这只是表面工作。如果不继续,周就很难立足,《龙门红楼梦》也很难有流传的空间。于是,红楼梦“回”的解释权就成了龙门红楼梦的必争之地。作者认为,《全玉背后》经过长期构思和资料收集,明显带有文革的胎记。周先生高调选择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是企图给高旭致命一击。全玉背后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阴谋。据周先生考证,原来《红楼梦》续作是乾隆和呵呵“作计”,用一大笔钱请捉刀,“从根本上篡改和歪曲曹雪芹一生的心血”。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令人震惊和悲伤的事件!”【17】这样一来,后四十章不仅要被“剪掉扔进废纸篓”,还要被批判,被臭,让它永远翻不了身。至于读者,以后最后四十章谁来读,是“关键问题”[18]。

周先生的指控太令人震惊了。有多少证据?他承认,这主要是根据陈勇和赵烈文在贾岛写的两个笔记。赵烈文的《能静笔记》说,他听说过宋湘风:“庙堂末年,和@ ①同献(红楼梦)。.....高妙看了,说这封面也是珍珠家做的。”陈勇说《红楼梦》没有出版。乾隆五十四年春,刑部尚书苏灵家收藏的书稿“遭鼠害,付琉璃厂书局改订装帧,让作坊里的人抄出来印刷牟利”。两种材料都有瑕疵,可信度都不是很高。这些暂时都不轻,宋和陈也没有和续集有关的话。所谓“君臣诡计”、“篡改歪曲”,都是基于周先生的“无中生有”和原罪推定:乾隆是狗皇帝,@ ①是大汉奸。他们过去做了很多坏事,所以高鹗续借的“坏事”也一定是他们导演的。乾隆做了很多坏事,禁锢思想,毁书(修《斯·Ku》恐怕也不是坏事)。但科学论证不同于文革时期对大字报的批判。如果说高鹗的续作是乾隆皇帝所为,那一定是有事实和证据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者先后发表了《史湘云结局探源》、《冯杰奏与写析》、《曹雪芹与皇帝八子》、《红楼梦著作权新辩》等文章,对周先生的原创思想表示怀疑。作者一直期待周先生拿出优秀的材料来补充他的新理论。但不是,以周先生的学识和勤奋,经过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都不可能找到像样的证据为自己正名,所以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所谓《红楼梦》的结局没有事实依据,史湘云嫁给宝玉,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女人“新娘”,高鹗的续作出自乾隆情节,这一切都不是事实。周先生近半个世纪苦心构建的《红楼梦》体系的核心部分,即《红楼梦》原著与续集的整套故事,纯属虚构。周先生从一开始就对客观真实不感兴趣,而是对社会的视听效果感兴趣。就此而言,《龙门红楼梦》的基本倾向是创作而非科研。《龙门红楼梦》擅长编故事,但编故事有利于创作,不利于考证。故事越离奇,对读者就越有吸引力,也就越成功,就像莱文先生所做的那样。故事越离奇,越煽情,命题与材料反差越大,论证难度越大,周先生就是这样。

至于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太极红楼梦》,也可以这么看。作者先生已将自己的名字与曹雪芹并列,但他是在周先生的关心和指导下学习的,因此可以视为《龙门红楼梦》的新制作。《脂砚斋评论》和《整堵墙后面》都是和高鹗攻击后才四十次的;太极红楼梦已经移到了前八十回和曹雪芹的头上。据说作者经历坎坷,自学成功。这样一个有志于红学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探索《红楼梦》结构的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也要看到,由于《秦雪》后三十回已经失传,试图根据零散的十条胖评来比较《红楼梦》下部的情节和顺序,并以此推断全书的结构,是非常主观武断的。所以在肯定其研究方向的时候,对作者不利。但据说有人对该书的贡献是“震惊人类的发现”、“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课题和伟大贡献”[19]。按照这种评价,全国举行庆祝活动是必然的。有关方面是怎么批的不得而知,红圈的反应似乎也不热烈。旧时代的编戏有个成语叫“不超过三个”,也可以用来说明原因。过多的吹嘘变成了笑话。但《龙门红楼梦》和贾家老太太一样,热闹惯了,通俗惯了,成了舆论的宠儿。“震惊人类的发现”意外遭到冷遇,自然不是滋味。都说案件可能进入法律程序,还是少说为好。

注意事项:

[1]胡适《红楼梦考证》,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第24页,北京,1973年。

[2]吴著《红学流派新论》,《红楼》1997年第2期,页16,桂阳。

[3]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8页,北京,1973年。

[4]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序》,第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73年。

[5]周《评《脂砚斋真石传》,燕京学刊,页144,第37号,北京,1949年12月。

[6]周·《评《脂砚斋真石传》,燕京学刊,页148,第37号,北京,1949年12月。

[7]周·《评《脂砚斋真石传》,燕京学刊,页158,第37号,北京,1949年12月。

[8]周《红楼梦新证》,页649,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年。

[9]参见朱彤对“白头双星”的解读,《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期;《梅捷对史湘云结局的探索》,载胡文斌、周雷《香港红楼梦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1982年。

[10]原徐琪的《红楼梦》故事中,宋祁认为“自浮自明月”之“云”应为薛宝钗之“雪”与“和”之误。见香港《明报》月刊1978年1月第145期。但因为不确定是不是肥批,所以无法根据它来谈三十件事。

[11]莱文《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想法》,《红楼故事》第7、11页,联经出版公司,台北,1977年。

[12]孔养贤《红楼梦解码》,1980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论文。

[13]李志奇《红楼梦之谜》(下),第420页,自印,香港,1985年。

[14]霍国岭《红楼梦》第一集<序>第2页,中国文学出版社,北京,1995年。

[15]霍女士说《红楼梦》这部小说背后隐藏着一段准确的历史,“举世无双”。这个真的有点不懂事。以色列学者迈克尔·尤斯宁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破译了《圣经》的奥秘,撰写了《圣经密码》,揭示了这本写于3000多年前的畅销书是一部密码,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1924的经济危机、希特勒的崛起、二战、广岛原子弹爆炸、肯尼迪遇刺、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海湾战争等。而李志奇和霍国岭用中国传统的猜法破译;贾丝汀用西方报纸上流行的填字游戏方法来解构。见香港公开65438+8月0997来自苏联《圣经是法典》。

[16]周《红楼梦新证》,第584页,上海唐棣出版社,1953年。

[17]周·《红楼梦背后的拥抱》,1981年《红楼梦》第一期,第292页。

[18]周·《红楼梦背后的拥抱》,1981年《红楼梦》第一期,第293页。

[19]武汉学会、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编《红楼梦中的一个梦》第三期,第24页。

关于未存储在字体中的单词的注释:

@ ①原话是王佑滚神。

@ ②原话是女右加蝴蝶右半。

@ (3)原话是水和对加真理。

(原文什么都没有。里面有一些参考资料。请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