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梦见画画,然后画了一个梦——心爱的梵高。
对于喜欢梵高的人来说,每个场景取自哪幅画都很清楚。因为真的不想在电影院拍照,这里就不分析哪些画出现过了。
总之,这是一场梵高迷的盛宴。
在明亮的色彩和广泛的笔触中,通过主人公对不同人的询问,勾勒出梵高在与高更争吵并割去耳朵后的生活,寻求梵高为何而死的答案。
很多人喜欢梵高,喜欢他灿烂的金色,喜欢他豪放的笔触,喜欢他才华横溢,喜欢他梦幻般的想象力。
但对他来说,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就是他不希望别人叫他梵高。他更喜欢大家叫他文森特。他所有的画都有文森特的签名,他希望得到世界的认可。
他可以说一辈子想说的话,但他是被世人认可的。
影片以一封信开始,引出他人生最后阶段的故事。让不同的人从自己的视角讲述梵高。在真相与谎言的交织中,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在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中,并不清楚梵高的死因。但是通过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大线索,我相信任何一个没睡到一半的人都能猜到。
是的,没有人中途睡着。
一开始已经说明了这是一个面向粉丝的作品,也就是对于非梵高粉丝来说,这一个半小时可能是为了测试电影院的椅子是否足够舒适,温度是否合适。
在狂野的画面中,高饱和度的色调,有时会切换到老照片的素描色,这些都会让完全不了解梵高的人得不到点。他们不知道场景出自哪幅画,会头晕目眩,睡着。
平坦的剧情是最大的问题,模仿梵高画作的超高饱和度、线条、色块也会让很多人感到眼疲劳。
全片最大的惊喜在于另一个关于梵高死亡的故事,那就是梵高的故事和一直流传的故事不一样。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于银幕上独特的手绘呈现,更在于碎片化的梵高在众人眼中被拼凑成完整影像的瞬间。
在小镇人眼里,他是个怪人。他整日整夜地争吵,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在管家眼里,他疯狂而大胆,敢于亵渎上帝。在玛格丽特眼里,他充满了才华和孤独。每个人眼里都有自己的梵高,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只能看到的。
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理解他,因为他是不可理解的。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人只能看到烟,但总有那么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火然后走过来陪我。”
但终其一生,梵高从未见过有人看到他的生命之火。人们只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烟雾。
梵高单纯善良。他像孩子一样期待着美好和希望。他纯洁无瑕,仿佛从未被污染过。
虽然从小就被命运抛弃,但他一事无成,还被家人和其他人嘲笑。只有他的弟弟西奥理解他,鼓励他。
他的生活一直很痛苦,但他从未被它击倒。
他用常人没有的意志安排自己的生活,不断磨练自己的画家。他愿意学习,向画家学习,向每个人学习,向不同的文化学习,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他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他热爱绘画,热爱美,热爱生活。他愿意听取意见,让自己曾经黯淡无光的画作变得明亮美丽。
所以金子成了他秘密的悲哀。
我之前说过,梵高最想要的是被认可。如果能被认可,他什么都愿意付出。他可以听从西奥的建议,根据市场上人们的喜好进行绘画。他也可以到处问别人。他可以容忍别人的侮辱和恶意的玩笑而不反抗。
梵高隐忍了,隐忍成了他的画。
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接受他的画。他的画就是他的梦,他的梦就是希望有人能看到他心中的火。
他把希望寄托在西奥、女人和同样是画家的高更身上。梵高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了高更。
精心装饰的房间,他用他最喜欢的颜色粉刷了整个房子。在他要求高更尽快到来的信中,他充满了对未来、对梦想、对被他那个时代最好的画家认可的喜悦。
当时高更仅次于绘画,相当于梵高的一切。
高更还是离开了他。
对梵高来说,高更的离去是毁灭性的。那一刻,也许他所有的梦都碎了。他完全失去了控制,成了人们所说的疯子。
他恢复意识后,想到的是去医院积极治疗,积极与病魔抗争。
梵高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幻灭。
他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而那些美好的东西在他面前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他只能听到破碎的声音,看到自己在泡沫中的倒影随着它破碎。
但他没有倒下,即使他知道自己一事无成,即使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家人的负担。他超负荷的绘画,是为了有一天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再成为负担,回报对他好的人。
他一次次被命运的恶意击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继续与命运抗争。
即使不被理解,即使空虚的孤独是无法填补的,即使是永恒的孤独,即使有再多的苦难,即使有再多的痛苦和悲伤。他仍然不会向命运屈服。
在他生命的最后,梵高画了著名的《麦田里的乌鸦》。在一片被风吹倒的金黄麦田里,一条小路通向尽头,天空黑压压一片乌鸦。在极度压抑和诡异的氛围中,不安感似乎冲破了画布,让看到这幅画的人在夏天感到不寒而栗。
有人说这幅画代表了梵高人生的绝境,也有人说他当时还是有计划的。
但是别忘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是画了两幅素描,他还是想画。
他画完《麦田里的乌鸦》后,写信给提奥提到:“蓝天下有一片广阔的麦田,我不需要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的孤独。我几乎认为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见过的农村的美丽和韧性,这是我很难用语言表达的。”
梵高从未放弃。
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只是不得不放弃,他一生都在和命运打交道,但命运却一直和他开着各种各样的玩笑,把他推向自己无法预料的深渊。
他的去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一位艺术家的殉道者。
但在电影中,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一个可以透过烟尘探索梵高内心火焰的解释。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会更加了解梵高,了解梵高,体会到一个想要乐观向上努力的人是如何被命运无情折磨的。明白为什么在他极度悲伤的心里,盛开了一朵灿烂的向日葵,最后却枯萎了。
如果你不喜欢梵高,那么这部电影不适合你。除非你真的想去电影院睡觉,否则你可能没有耐心去等待这样一个支离破碎、平淡无奇的剧情和仓促的结局。
最后,建议在观影前打开梵高的画集,回忆一下他的经典画作,对观影更有帮助。
对了,座位一定要在最后几排中间。坐在前面真的会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