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宋玉写的《楚辞招魂》是谁写的?
有些奇怪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唐魏晋宋代大部分学者都接受王逸的说法。直到明代学者黄文欢在《听楚直歌》中明确反驳王逸的说法,首次提出“招魂”是屈原自己招魂。此后,清代游国恩的《屈原》和林云明的《楚辞登》都支持黄文欢的观点,认为“招魂”是屈原自己对自己灵魂的招魂。
游国恩指出,古代也有招募自己灵魂的例子,如谢灵运的《山居诗》,“招募受惊者入危,以栅栏之形闭危”,杜甫的“剪纸招募我魂”,就是一例。此外,少数民族还流传着向活着的灵魂呼吁的习俗。《文学通考》卷三百三十引范成大《归于海智恒》(今已不存)记载了当地的一种风俗:“家远者,止于三十里。家里派了巫师来扛竹篮,把存放在人们个人衣服里的篮子脱下来,在前面引路回家。还说行人会回魂。”事实上,这种欢迎归国人员的习俗,客观上具有减少归国人员从外地传播传染病的作用。
此外,也有人认为《招魂》一文是宋玉为招魂死去的楚王香清所写,或认为宋玉为病重的楚王香清招魂。同时,在元乡的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屈原死后一年,宋玉和荆轲来到汨罗江边召唤他的灵魂。
事实上,可能发生过宋玉、荆轲曾招魂屈原,宋玉或荆轲曾招魂楚王,屈原曾招魂自己,屈原曾招魂楚怀王,他们的作品都可能被命名为“招魂”。而流传至今的《招魂楚辞》一文,应该是屈原招魂楚怀王时所写。
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屈原作品中有一篇《招魂》。其次,招魂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一般来说是奉命而为,招魂的对象是死者或重病患者。据此,《招魂》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所作,是屈原在三闾行医期间所写的最后一篇岗位作品。而且《招魂》中所描述的主角的生活并不符合屈原的身份和实际情况,而是符合楚王的身份。
我们知道,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在位11年。楚威王的儿子熊怀继承了王位,怀上了国王的孩子。公元前328年,是楚怀王元年。公元前299年,进入秦国,被拘留了30年。李俶王子是横向的,为了国王的利益。公元前296年,死于秦国。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易法》、和太制定的《丧葬礼法》,君王、诸侯、大夫去世后,后代要设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和经历,授予一个爵位,称为谥号。楚王熊怀死后的谥号,是项及其大臣们根据熊怀的事迹和在任经历而选定的,以表同情和怀念。怀,原意指胸部,引申为藏、思念、介意、回报、安抚、包围、来;对熊怀“惜王”,谥号楚王,应该是为了安抚熊怀客死秦国的悲惨遭遇。
这充分说明,楚怀王在秦国去世后,楚国为他举行了相应的正式祭祀活动,招魂是官方祭祀活动的一部分。因为楚怀王被骗入秦国,他独自在秦国呆了三年,最后死在秦国。他的经历一度让楚人举国哀悼。因此,为楚怀王招魂的活动可能已经进行了多次,最隆重的招魂仪式应该是在楚怀王刚刚去世的时候,也就是说,招魂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
中国古代没有前人后人的概念,也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只有灵魂不灭和鬼神的概念。中国古代所说的幽都与地狱的性质不同,地狱指的是地下空间的世界,地狱是灵魂接受审判、惩罚和转世的地方。招魂其实描述的是天上有虎豹九关,地下有吐蕃九任,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你逐渐被赋予了地狱的功能,天上有玉皇大帝,天上有天宫。
所谓灵魂不朽,是指灵魂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人在沉睡、重病、昏迷、死亡的时候,都被解释为灵魂出窍,即灵魂出窍。如果人想活下去,就需要把灵魂招回身体。所谓鬼神的概念,原本是指人死后的灵魂,好的灵魂是神,坏的灵魂是鬼(起初鬼是指祖先的灵魂,没有任何不良意图)。另外,除了人,其他自然物也有灵魂,比如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最初的鬼神概念,推导出神仙的概念。
在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习俗中,家家户户都挂一个竹篮,用来存放家人的灵魂。女孩嫁到婆家,要进行巫术仪式,将灵魂从娘家转移到婆家。只有这样,新人才能真正到婆家。在当地人的观念中,这个仪式甚至比户口迁移还重要。有人去世,就要为他举行招魂仪式。这时候招魂的目的就不再是让灵魂回归肉体,而是引导灵魂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这才是返璞归真的真谛。为此,纳西族的东巴(巫师)专门画了一幅“神灵路线图”,上面写着百姓迁徙路上经过的地名。这些地名往往多达100个或200个。东巴在招魂时,要面向逝者的棺木,一边倒着走,一边依次大声念出来。台湾省籍学者李林灿先生(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考察纳西族的圣路图,发现地名都是真的,近一段时间迁徙过来的地名还能认出来。
屈原时代楚国招魂的习俗和今天纳西族的不一定一样。但招魂的基本文化内涵应该是一致的,即引导逝者灵魂回归故里。这一点在《招魂》里说得很清楚,比如“魂归,不如读书。祝你一切顺利,先背。秦沟陆弃,郑锦情结。做好准备,一直喊。灵魂回归,会更反前。”描述了巫师倒退着,拿着一个装着灵魂的竹篮,指引灵魂回到故乡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招魂》的最后一句是“魂归故里,哀江南”。这是因为楚国原来位于江南,所以强调死者的灵魂回到了江南,也就是说死者没有死在楚国境内。因此,招魂招回的灵魂只能是死在秦国的的灵魂。事实上,《招魂》全文长达282句,在屈原作品中仅次于《离骚》和《田文》。显然,它是在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举行招魂仪式时制作的,这个人就是楚怀王。
《招魂》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序言,第二段是正文,第三段是结论。
序言首先描述了死者灵魂的哭泣,其中“是长痛自祸”,或者说是指屈原被流放,但实际上是指楚怀王之死。接下来,描述了上帝同情楚怀王的不幸,命令舞阳召唤他的灵魂。然后描述了五羊不愿意接受上帝的命令,理由是他的职责是解梦。
这种开场白不禁让人怀疑其中隐藏着某种玄机。也许这是屈原用五羊影射自己。我们知道,古代巫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巫师也应该有分工,以便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工作。然而,由于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不同寻常,屈原勉强决定亲自召唤楚怀王的灵魂。为此,屈原通过王怀请神做梦,然后神命舞阳的过程,实现了自己招魂王怀的目的。事实上,《九歌》中招魂收魂的工作由大司命承担,这应该是楚国的传统习俗。但屈原长期在三闾当医生,又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巫师、学者、政治家,所以有可能对招魂仪式进行创新,改为“五羊”。
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描写东南西北,天地各有所害,呼吁灵魂不要去那些地方,要回到故居。其次,描写了巫师引魂归乡的场景,尤其是夸大了逝者在故居生活的奢华与舒适,如“九侯”“满宫”,显然是只为君王而生的生活。
结尾描写了招魂的主持人,回忆了当年春天他随楚怀王去南方打猎的欢乐场景;那么,与今天相比,道路已被杂草覆盖,遥望千里之外的远方(应该说是王珂死于秦国之地),伤春之心油然而生,他真诚地发出“魂归故里,哀江南”的呼唤。
有意思的是,长沙弹药库楚墓出土了一幅人(魂)骑龙升天图,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幅龙凤指引人(魂)升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内容丰富,有天界、地界、地府等。这些都表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楚国特别重视人死后灵魂的归宿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诸子百家的楚国文人学者才能写出《九歌》、《招魂》、《大招》的原因。
长沙是楚国的第一国土,也是前楚王祖庙所在地。因此,楚怀王死后的灵魂应该被引导到祠堂。换句话说,为王怀招魂的仪式是在长沙举行的,屈原的招魂也是在长沙上映的,看到最后的事情,想到最后的感受,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的遭遇和楚国的衰弱也促使屈原对命运、历史和巫术产生了强烈的怀疑,《田文约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