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开在哪里?为什么很多学者去?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在古代,几家妓院开在一起,或者一条街上人来人往,很多女人站在门口招揽生意。但我不知道,在古代,青楼真的是这样的吗?而且古代很多文人都会在作品中提到一些青楼女子,比如著名的秦淮巴彦。为什么这些文人经常去妓院?她们在这里做什么,就为了找那些文采出众的女人学文章?

为什么会有妓院这种东西?说白了,这是男人世界的产物,是人类进入男权社会以来的社会事实。妓院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用蓝色油漆装饰的建筑。起初,它不是指妓院,而是一般华丽的房子,有时也指富裕的家庭。《太平御览》、《金淑》以及魏晋南北朝的许多诗歌中都使用了青楼。但是因为华丽的房子和华丽奢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妓院的含义已经偏向了,开始和妓女联系在一起。到了唐代以后,偏指的意思就从后面来了,青楼就成了烟火之地的专指。比起平康、北里、杏园、彰泰的词,只不过生动了一点,高雅了一点。

青楼莺为谁哭泣?

任何产品的成功促销都需要试销。古代妓院,客人多为文人,俗称“书生”。当时“士”地位高,人数少。他们口袋里的钱和诗是进入妓院的最佳通行证。对于青楼老板来说,有钱就是大爷,是活菩萨,所以热心于此;至于妓院里的妓女,大多都是文学爱好者,所以在面对满身诗词文采的才子时,会时不时的向她们抛媚眼,让她们梦想成为一个才子。所谓“夫人爱财,妹子爱美”是妓院永恒的真理。

古时候考场叫宫媛,尤其是江南宫媛,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扩建,形成了占地30多万平方米的科举考场,仅考生人数就有20644间,相当于北京三座紫禁城的大小,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在科举时代,* * *产生了800多名状元,一半以上出自这个考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唐伯虎、郑板桥、李鸿章,都是由江南宫媛走上历史舞台的。

在考生看来,希拉姆医院是他们实现富贵功名的必经之路。因此,每当他们开始研究时,自然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既然候选人这么多,他们的吃住玩都要照顾到,这就给商人提供了发财的机会。许多妓院、餐馆、茶馆应运而生,宫媛边上的秦淮河也因这些设施而变得迷人,形成了“桨声灯影十里,歌女戏花船”的繁华景象。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历久弥新。唐代文人入高中后,给妓女写情诗,炫耀才艺,在当时是一件高雅的事。即使在科研中受挫,学者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忍浮名,改浅唱”。这时候,喝葡萄酒和美容就成了缓解他们落榜之痛的安慰剂。所谓“金白玉买歌笑,一醉月来光诸侯”也是真的!

古代文人提倡青楼的三个原因。

秦淮风月的繁荣当然与文人的大力支持有关。学者们致敬有三个原因:

首先,青楼为士人紧张的考试生活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空间。中国古代科举建立了严格的选拔机制,有些甚至带有人身侮辱的味道。据先生的《十万进士》记载,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已经达到了顶峰。为了防止作弊,考生们都穿着羊皮做的长袍,眼睛闪闪发光。考场考试很严格,有严格的搜身。进考场前,两名战士搜遍大街小巷,头发散乱,衣服被摸。食物和笔墨文具是考场统一发放的竹篮,食物要切成一寸以内,不能带入会场;如果发现夹带,夹带者将被殴打并绑在考场前的石柱上一个月,终身不得咨询。

进考场后,考场会被封起来,过了三天才打开。三天时间,考生不能动,一切都在两平米左右的房间里解决。天气一热,1号房的屎和尿就流出来,臭气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答题和写论文的。所以,考场三天,对于读书人来说无异于地狱三天。在释放的那一天,他们如释重负。如果她们重生,去妓院就成了她们唯一的选择。

其次,寻找爱情和知音是她们踏足妓院的另一个原因。由于他们是文人,精神需求高于常人,所以他们来妓院主要是为了寻求爱情和知己,其次才是身体上的愉悦。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读书人少则离家半年,多则几年,要忍受寂寞与孤独,所以特别希望遇到“夜读茶”的艳遇,他们的理想只有在妓院里才能实现。远离家人,又没有家人的“监督”,也不用担心羞辱祖先,所以出去的军人也不用背负太多的道德负担。

此外,青楼还为文人交游、论诗提供了绝佳的“宴席场所”。士子考后以诗自娱,广交朋友,也是人生大事。高中生可以多交些有需要的朋友,诗知己,落后的人也可以找份工作利用高中生的关系做做。两人都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读书人有贫富之分,但富家公子可以带着财富,找高级小姐陪读,住豪华套房,没钱的只能看眼科,住招待所和地下室,但根本不会脱离成为朋友的欲望。这和《海上花列传》里达官贵人和店铺合伙人一起吃华三是一个道理。因为对于学者来说,文章往往是衡量其学识的主要标志。一个富家公子,如果胸前没有墨迹,也会成为青楼小姐嘲笑的对象;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穷书生,却能以他优雅的谈吐赢得美女的芳心。所以在秦淮青楼,没有绝对的贫富分界线。因为富家子弟想学几首诗来糊弄他的爱人,所以会故意和背诗的文人交朋友,或许是为了获得一点文学气息吧!

沉迷于狂欢,在考场失意的人,进青楼的比比皆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场和嘉年华是正确的。

据俞樾《游台仙堂笔记》记载,毛毅咸丰浙江乡试第一场,有个绍兴秀才,在卷子上写了一句七绝诗:“绣花鞋寻了几回,当年无缘相会。”记得红柱是否在月夜,楼头偷春。“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写这么‘花花绿绿的句子’,他只是摇摇头,什么也没说。这位学者在其他三次考试中回答得很好,但他没有入选,因为他在这次考试中写了一个漂亮的句子,违反了考试规则。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都为他感到惋惜,心想可能是在温柔乡待的时间太久了,所以考试的时候都在做春梦。

青楼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更何况是秦淮最好的青楼。对于读书人来说,眼前的美人花团锦簇,憧憬爱情,一个个高呼,让他们充分享受“客为上帝”的待遇,自然有“今日之乐,不减诸侯”的感叹。

关于秦淮的壮丽景色,我们可以从阿明张岱的《陶安梦》中的一段话中窥见一斑:“秦淮河府,方便住宿、交通、冶铸,房子很贵,但住在那里的人,日子并不空虚。画船击鼓,此起彼伏,一波三折。河屋外,有露台,有竹柱,有竹帘。岳夏洗了个澡,坐在阳台上。两岸的水楼里,茉莉花风开始孩子们闻起来很香。姑娘们的扇子轻盈,柔美迷人。每年,在端午节期间,北京的女人和男人们会挤满人群,争相看灯笼和船。好事者将百只船聚在一个小帐篷里,帐篷上挂着羊角灯,如朱利安,船在首尾,有的连着十多只船。这艘船就像一只烛龙火虫,弯曲、卷曲、曲折,迸发出火和水。船中钹星,宴歌弦沸。女人们对着栏杆笑,声光凌乱,耳目不由自主。夜半,曲倦灯碎,星散。“当然,这样的盛况是极其讲究和豪华的。但是,如果口袋里的钱不够,就不能只玩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