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四十回最糟糕的情节是什么?
作者:子凡晴
民国女作家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其一是未完成的《红楼梦》。张爱玲很早就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小时候看《红楼梦》看了八十遍,所有的人物都无味恶心。后来只抱怨为什么不好看。”我还是每隔几年从头看一遍,每次的印象都略有不同,都在随着人生的进程而变化。但是反应就是所谓的按钮反应,只要一按按钮就会有,而且一直都是这样。过了很久我才听说最后四十章里有个高鹗。难怪!我没有深究。"
《红楼梦》后四十回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般认为,后四十回的价值在于使《红楼梦》残卷成为“完整的宝藏”,并以版画的形式广为流传。他为《红楼梦》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细读下来,感觉后四十章的思路与前八十章相去甚远。
后四十回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无疑是黛玉死而嫁人,这成了《红楼梦》中最悲凉最悲哀的情节。即使是120章,也没有什么比黛玉之死更让读者心痛的了。
但后四十回擅长撕讲故事,但这能提升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古典剧里有很多掉包的故事,比如姐妹之间的婚姻,丫鬟和小姐之间的婚姻,或者好朋友之间的婚姻。比如李渔的话剧《美人芬芳》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人香》又名《伴香》,讲述的是曹与女儿曹玉华赴京试炼,入住故里玉华寺的故事。崔和曹玉华马上一拍即合,成了姐妹,女扮男装,和曹玉华一起玩。因为崔健身上有一股奇怪的香味,曹看到她的背影,顿时起了疑心,强迫女儿搬到老朋友家。当时,范要求他的堂兄张向曹家求婚,但曹拒绝了。后来,曹率先为女儿选择了班都。崔化名考取成功,被曹认作干女儿。崔会见曹玉华的姐妹。范改姓施,也进京试号。中举后,曹改姓后将养女嫁给了范。新婚之夜,崔将计就计,让曹玉华冒充新娘,然后告诉大家真相。聪明善良的崔,像媒人一样,撮合了和曹玉华、范这对恋人,终于成亲。
《红楼梦》故事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宝黛之间真挚的爱情。但无论从判词、宋的判词还是前文的伏笔,都可以看出“独道良缘,唯读木石前盟。”贾宝玉必然嫁给薛宝钗,而宝钗的爱情死去。那么,贾宝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顾林黛玉的爱,嫁给薛宝钗呢?
后四十回作者把宝玉设计成了失玉狂傻,几乎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和意志。然后他家里人想了一个庆祝幸福的办法,让薛宝钗以林黛玉的名义结婚,同时让林黛玉通过他的傻大姐知道这个消息,好快点死。宝玉宝钗成亲时,黛玉魂离恨天。
这个设计简直太悲剧了,而且是极其戏剧化的冲突。但你想过薛宝钗的感受吗?即使贾宝玉相当于一个可以任人摆布的傻子,那么薛宝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知书识礼的名门闺秀,是一个举止端庄的富家千金,是一个曾经对林黛玉亲如姐妹的知心姐姐。她怎么能这么不讲道理的嫁给宝玉呢?而薛姨妈和薛宝钗居然也同意了!
让我们再来谈谈贾母。她曾经那么爱林黛玉,现在却为了宝玉的婚事不顾林黛玉的生死。这是慈爱的老祖宗还是残忍的狼外婆?
而贾政这种讲究礼仪和面子的体面绅士,竟然也答应了。
《红楼梦》开宗明义:“同甘共苦,起起落落,循迹而行,不敢稍有纰漏,却失了为人的真迹。”红楼梦的故事也不过如此。它不忍心为了讨好人而丢掉自己的真实故事。它只是诚实地描述了四个大家族的兴衰和他们孩子的喜怒哀乐。但续集显然违背了这一创作原则,以激烈的戏剧冲突故事完成了戴与柴的婚姻。
其实林黛玉早死是既定的命运,她来还泪,泪死。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不得不嫁给薛宝钗。就像第五十八章里说的:“比如一个男人失去了妻子,或者有必要娶第二个妻子,那么也有必要娶第二个妻子。就是不把死人扔了不提,意义很大。因为死亡而一个人待一辈子不太合理,逝者会不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才符合剧情发展的自然逻辑,才会形成“空中对山中贵胄,人间神仙我念念不忘”“即使梅绮引案,也难明其意”的境界和结局。
传说武功最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无招必胜。作者的替换计划虽然体现了普通聪明作家的创作态度,但读起来却让你又哭又难受;但与《红楼梦》原作者的思想境界还相差甚远。原著的悲剧在于,你看了之后,心里的难过说不出来,而且会持续三天。